云南粳稻耐低磷特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14
作者
杜娟
曾亚文
杨树明
普晓英
杨涛
周国华
崔虹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耐低磷特性; 分蘖力; 株穗产量; 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 遗传分析;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7.03.043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磷高效水稻培育是提高土壤潜在磷利用效率的一种途径,通过对云南粳稻耐低磷特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可以明确耐低磷特性主基因的存在、对数及遗传效应的大小,为磷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通过云南主栽粳稻品种合系35(Oryza sativa)与耐低磷极强早旱谷(Oryza sativa)配制P1、P2、F1、F2或F3世代,在云南省农科院进行低磷胁迫试验,对耐低磷鉴定和主基因加多基因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早旱谷的分蘖和株穗产量基因受两对主效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遗传控制的,两对主基因间存在上位性效应,两主基因间效应差异较大。分蘖力F2主基因遗传率为58.82%72.13%,F3主基因遗传率为45.88%57.96%;株穗产量F2主基因遗传率60.94%83.08%,F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0%75.80%。因此育种中应当充分重视主基因的利用,利用主基因应以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对后代耐低磷性状的选择宜从F2代开始,杂交的后期世代也要注意耐性的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920 / 92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磷胁迫对水稻基因型根系形态及吸收铁锰铜锌的影响 [J].
刘文菊 ;
张西科 ;
尹君 ;
毕淑琴 ;
甄兰 .
生态环境, 2003, (01) :49-51
[2]   施用化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J].
黄国勤 ;
王兴祥 ;
钱海燕 ;
张桃林 ;
赵其国 .
生态环境, 2004, (04) :656-660
[3]   水稻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控制白叶枯病抗性的基因效应分析 [J].
王建设 ;
王建康 ;
朱立宏 ;
盖钧镒 .
遗传学报, 2000, (01) :34-38
[4]   大豆对斜纹夜蛾幼虫抗性遗传的发展表达过程 [J].
詹秋文 ;
盖钧镒 ;
章元明 ;
孙祖东 .
遗传学报, 2001, (10) :956-963
[5]   棉花高品质纤维性状的主基因与多基因遗传分析 [J].
袁有禄 ;
张天真 ;
郭旺珍 ;
John Yu ;
RussellJ Kohel .
遗传学报, 2002, (09) :827-834
[6]   云南地方稻种的多样性及优异种质研究 [J].
曾亚文 ;
李自超 ;
申时全 ;
王象坤 ;
杨忠义 ;
张洪亮 ;
陈于敏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3) :10-15
[7]   云南稻核心种质苗期耐冷性及其地理生态差异 [J].
曾亚文 ;
李绅崇 ;
普晓英 ;
杜娟 ;
杨树明 ;
刘昆 .
生态环境, 2006, (02) :345-349
[8]   云南稻核心种质耐低磷性状与籼粳亚种间的关系 [J].
杜娟 ;
曾亚文 ;
张云孙 ;
普晓英 ;
杨树明 ;
杨晓娟 ;
邰丽梅 ;
郭云周 .
生态环境, 2007, (01) :135-139
[9]   云南稻种矿质元素含量与形态及品质性状的关系 [J].
曾亚文 ;
申时全 ;
汪禄祥 ;
刘家富 ;
普晓英 ;
杜娟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2) :127-131
[10]  
Genetic effect on uptake of selected nutrients in some rice ( O. sativa L.) varieties in phosphorus deficient soils[J] . N. D. Majumder,S. C. Rakshit,D. N. Borthakur.Plant and Soil . 199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