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温敏不育水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与原因综述

被引:43
作者
廖伏明
袁隆平
机构
[1]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3] 湖南长沙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不育系; 不育性表达不稳定性; 不育起点温度; 微效基因; 遗传杂合性;
D O I
10.16267/j.cnki.1005-3956.2003.02.001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是近年来两系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为寻求克服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对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界定了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含义 ,综述了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表达的种种复杂表现、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现象及其克服办法 ,着重论述了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及原因。认为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是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 ,不育起点温度上的遗传基础不纯或遗传杂合性是导致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并提出在育种上应充分考虑不育性表达的数量性状特征 ,采取花培育种途径或在杂交育种中采用系谱法和混合法相结合的后代选择方法 ,以达到选育不育性表达稳定的光温敏不育系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水稻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不育性稳定化研究 [J].
廖伏明 ;
袁隆平 ;
杨益善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1) :2-7
[2]   光敏核不育水稻花培变异性及其选育技术路线 [J].
何予卿 ;
陈亮 ;
徐才国 .
作物学报, 2000, (06) :879-884
[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低温下育性表达规律研究 [J].
廖伏明 ;
袁隆平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1) :4-12
[4]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J].
廖亦龙 ;
万邦惠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4) :38-43
[5]   利用分子标记定位农垦58S的光敏核不育基因 [J].
李子银 ;
林兴华 ;
谢岳峰 ;
张端品 .
植物学报, 1999, (07) :58-62
[6]   水稻光温敏不育基因的遗传及等位性的初步研究 [J].
张华锋 .
福建稻麦科技, 1999, (02) :1-3
[7]   两系法杂交稻母本变异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J].
薛光行 .
科学通报, 1999, (01) :105-109
[8]   温度对籼型光敏不育性遗传表现的影响 [J].
谢国生 ;
曾汉来 ;
林兴华 ;
张端品 ;
谢岳峰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5) :5-9
[9]   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研究 [J].
何予卿 ;
杨静 ;
徐才国 ;
张自国 ;
曾汉来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4) :5-11
[10]   四种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J].
廖亦龙 ;
万邦惠 .
福建稻麦科技, 1998, (0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