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矮秆突变体sde(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初步定位

被引:9
作者
车俐晓 [1 ]
陈杰 [2 ]
展霞 [2 ]
桑燕 [2 ]
刘敏 [2 ]
刘保申 [1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山东省东平县东平镇农技站
关键词
水稻; 矮秆突变;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矮生突变体的引入掀起了第一次"绿色革命"。但近年来,在水稻育种中矮生基因遗传单一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的持续提高。从籼稻品种中籼3037中发现一个矮秆自然突变体,该矮秆突变体和中花11杂交F2的遗传分析表明该材料的矮秆性状由1对隐性单基因控制,并暂命名为sde(t)。利用已有的INDEL分子标记将sde(t)基因定位在水稻1号染色体的长臂上,然后通过扩大群体和新发展的INDEL与CAPS标记,将sde(t)基因定位在2个INDEL标记之间,两者间的物理距离大约是400kb。
引用
收藏
页码:760 / 7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的SCAR标记及初步定位 [J].
刘斌美 ;
吴跃进 ;
童继平 ;
吴敬德 ;
余增亮 ;
张瑛 ;
程灿 .
作物学报, 2006, (03) :449-454
[2]   粳型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J].
童继平 ;
吴跃进 ;
吴敬德 ;
刘贵富 ;
郑乐娅 ;
余增亮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4) :75-77
[3]   水稻显性矮秆遗传研究──Ⅰ.关于KL908的矮生性遗传的性质 [J].
朱立宏,赖桂贤,滕友仁,周傲南,王浩熙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2) :1-8
[4]  
高玲.水稻长护颖突变体基因图位克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5]   Genetic analysis of a novel dominant rice dwarf mutant 986083D [J].
Ruizhen Qin ;
Yang Qiu ;
Zhijun Cheng ;
Xueyan Shan ;
Xiuping Guo ;
Huqu Zhai ;
Jianmin Wan .
Euphytica, 2008, 160 :379-387
[6]  
钱前, 程式华, 主编.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