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根系分布与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协同变化

被引:23
作者
由政 [1 ]
姚旭 [2 ]
景航 [2 ]
谷利茶 [3 ]
王国梁 [2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植被演替; 根系特征; 土壤团聚体;
D O I
10.13869/j.cnki.rswc.20160823.009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地演替前期(茵陈蒿)、中期(铁杆蒿)和后期(白羊草)典型群落,研究了不同植物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根系特征、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团聚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落根系主要为<2mm的细根,且多向土壤表层集中,根长密度、表面积,根系生物量以及比根长表现出随着直径的增大而减小规律。同时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所增强,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也表现出增长趋势。对比群落根系分布与土壤团聚体的相关关系可知,表层0.5~2mm的细根根长、表面积与根系生物量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极显著相关,说明了植物细根在群落演替以及土壤结构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5+31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土壤团聚体特征与可蚀性分析 [J].
曾全超 ;
李娅芸 ;
刘雷 ;
安韶山 .
草地学报, 2014, 22 (04) :743-749
[2]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下塿土团聚体的大小分布及其稳定性 [J].
李婕 ;
杨学云 ;
孙本华 ;
张树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 (02) :346-354
[3]   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 [J].
李娜 ;
韩晓增 ;
尤孟阳 ;
许玉芝 .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22 (09) :1625-1632
[4]   植被根系及其土壤理化特征在高寒小嵩草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的变化 [J].
王长庭 ;
王根绪 ;
刘伟 ;
王启兰 ;
向泽宇 .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03) :409-416
[5]   作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大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J].
宋日 ;
刘利 ;
马丽艳 ;
吴春胜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 (03) :93-97
[6]   秦岭北坡杨树人工林细根分布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J].
燕辉 ;
苏印泉 ;
朱昱燕 ;
张景群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 (02) :85-89
[7]   半干旱典型草原区封育草地土壤结构特征研究 [J].
赵勇钢 ;
赵世伟 ;
华娟 ;
张扬 .
草地学报, 2009, 17 (01) :106-112
[8]   云雾山本氏针茅群落根系分布特征 [J].
周梦华 ;
程积民 ;
万惠娥 ;
王丽学 ;
赵凌平 .
草地学报, 2008, (03) :267-271
[9]   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J].
周虎 ;
吕贻忠 ;
杨志臣 ;
李保国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9) :1973-1979
[10]   退耕地三倍体毛白杨林地细根生物量及其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关系 [J].
董慧霞 ;
李贤伟 ;
张健 ;
范冰 ;
范川 .
林业科学, 2007, (05) :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