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罪判决模式之反思——以《刑事诉讼法》第195条第3项为重点的分析

被引:9
作者
闵春雷
鲍文强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无罪判决模式; 疑罪从无; 存疑无罪; 无罪推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95条将无罪判决区分为"确定无罪"与"证据不足无罪"两种类型。在司法实践中,无罪判决多援引第195条第3项作出,出现了对"疑罪"扩大理解和不当适用的情形,背离了疑罪从无的内涵要义,无法还无罪被告人以清白。究其根源在于立法将"无罪理由"与"无罪判决类型"相混淆,将"证据不足"这一判决理由上升为无罪判决类型,无法涵盖实践中其它无罪事由,使"存疑无罪"判决与无罪推定的要求相背离。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无罪推定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长期缺位,不能实现对无罪被告人的彻底保障。故应严格限制第195条第3项的司法适用,在立法上建构一元化的无罪判决模式,不再对无罪判决进行类型划分,实现无罪推定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入法,严格规定对无罪判决提起再审的启动条件,切实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6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聂树斌案再审:由来、问题与意义 [J].
胡云腾 .
中国法学, 2017, (04) :246-263
[2]   “疑罪从无”判决的再审 [J].
顾永忠 ;
胡婧 .
法学, 2016, (09) :131-136
[3]  
陈满案的罪与责:虽落判但非圆满.[J].易延友;.法律与生活.2016, 05
[4]   反思疑罪从无及其适用 [J].
王星译 .
环球法律评论, 2015, 37 (04) :63-82
[5]   “媒体审判”基本问题研究 [J].
贾志强 ;
闵春雷 .
理论学刊, 2014, (05) :87-91
[6]   冤假错案的原因和对策 [J].
朱孝清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 (02) :3-9
[7]   论无罪推定原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 [J].
陈光中 ;
张佳华 ;
肖沛权 .
法学杂志, 2013, 34 (10) :1-8
[8]   论疑罪从无 [J].
沈德咏 .
中国法学, 2013, (05) :5-21
[9]  
谈谈人民法院“宣告无罪难”.[N].胡云腾;.人民法院报.2014,
[10]  
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法.[M].《世界各国刑事诉讼法》编辑委员会.中国检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