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组成及污染研究
被引:53
作者:
刘恩峰
[1
]
沈吉
[1
]
杨丽原
[2
]
朱育新
[1
]
孙庆义
[3
]
王建军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济南大学城市发展学院
[3] 济宁市水利局
来源: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形态;
人为污染;
南四湖;
D O I:
10.13227/j.hjkx.2007.06.037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采用BCR(SM&T)方法对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丰水季节表层沉积物中Cr、Cu、Mn、Ni、Pb、Zn 6种重金属元素的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进行了连续提取,分析了各水体单元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形态组合特征、人为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泗河、京杭运河、洙赵新河、府河上游、上级湖南部湖区及下级湖区表层沉积物中Cr、Cu、NiZ、n以残渣态为主,其含量可占到该元素总量的80%90%,人为污染程度较弱;老运河、府河入湖口、白马河表层沉积物中Cr、Cu、Ni、Zn的残渣态含量明显降低,而可提取态(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含量可增至80%以上,其中以可氧化态、酸提取态为主,人为污染程度较重;各水体单元表层沉积物中Pb、Mn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为主,其含量占Pb、Mn含量的95%、70%左右,基本未受人为污染.随着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矿化分解及环境条件的改变,老运河、府河入湖口、白马河等重金属人为污染较重的沉积物中Cr、Cu、Ni、Zn的可氧化态、酸提取态及可还原态可发生活化,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1377 / 1383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