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中型钢与格栅支护适应性现场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57
作者
张德华 [1 ]
刘士海 [1 ]
任少强 [2 ]
机构
[1]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2]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弱围岩; 高地应力; 型钢钢架; 格栅钢架; 对比试验; 数值模拟;
D O I
10.13722/j.cnki.jrme.2014.11.010
中图分类号
U456.3 [隧道施工及运用监测];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1406 ;
摘要
结合正在修建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7标存在极高地应力的大梁隧道,系统开展型钢钢架与格栅钢架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中适应性的现场对比试验研究。现场设置型钢钢架支护段与格栅钢架支护段各20 m,通过现场试验及三维数值仿真模拟,对施工过程中的围岩位移、初支钢架应力、围岩–初期支护接触压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中,型钢钢架对沉降及水平位移的约束作用较强,但支护后期变形呈现台阶式增长趋势,支护设立2个月后仍无明显收敛趋势。相应地,支护结构承受了较大的围岩压力,试验断面围岩–初期支护接触压力最大值为336 kPa,钢架应力较大;二衬施作后围岩变形仍在增加,对二衬结构会有一定影响。(2)格栅钢架属于柔性支护,初期支护设立一周后拱顶累计变形达350 mm,可较好地释放高地应力区围岩应力与变形,但支护内力及变形急剧增加无法收敛。(3)为更好地控制围岩变形,在格栅支护设立一周后增设工字钢套拱作为后期刚性支护,围岩变形曲线呈现明显收敛趋势,洞室变形稳定至446 mm。断面围岩–初期支护接触压力实测最大值为190 kPa,有效地控制支护的变形与格栅应力。(4)试验表明,现场采用"先柔后刚"的支护原则,即先架立格栅后加设套拱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进行支护,可有效控制软岩大变形及支护内力,结构合理。经济性分析也表明,此支护形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是一种可适用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支护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2258 / 226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挤压型变形和可让性支护原理 [J].
王建宇 ;
胡元芳 ;
刘志强 .
现代隧道技术, 2012, 49 (03) :9-17
[2]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合理支护方案研究 [J].
田洪铭 ;
陈卫忠 ;
谭贤君 ;
王辉 ;
田田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 30 (11) :2285-2292
[3]   考虑围岩蠕变特性的隧道二衬合理支护时机确定方法 [J].
王中文 ;
方建勤 ;
夏才初 ;
卞跃威 ;
金磊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S1) (S1) :3241-3246
[4]   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支护系统的试验研究 [J].
刘招伟 ;
王明胜 ;
方俊波 .
土木工程学报, 2010, 43 (05) :111-116
[5]   深部高应力软岩动压巷道加固技术研究 [J].
方新秋 ;
何杰 ;
何加省 .
岩土力学, 2009, 30 (06) :1693-1698
[6]   钢格栅喷混凝土支护下的软岩控制效果分析 [J].
夏松林 ;
吕学武 ;
蒋美其 .
山西建筑, 2007, (22) :129-130
[7]   隧道初期支护的钢拱架与钢格栅选择研究 [J].
曲海锋 ;
朱合华 ;
黄成造 ;
严宗雪 ;
蔡永昌 ;
丁文其 .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7, (02) :258-262
[8]   乌鞘岭隧道F4断层区段监控量测综合分析 [J].
刘志春 ;
李文江 ;
孙明磊 ;
朱永全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07) :1502-1511
[9]   高地应力千枚岩大变形隧道支护参数试验研究附视频 [J].
张继奎 ;
方俊波 .
铁道工程学报, 2005, (05) :66-70
[10]   U型钢可缩性支架的稳定性分析 [J].
尤春安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 (11) :1672-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