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共领域中的微博媒介作用研究

被引:4
作者
谢英香 [1 ]
冯锐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网络公共领域; 微博; 媒介;
D O I
10.19411/j.cnki.1007-7030.2012.05.018
中图分类号
G206.3 [大众传播];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公共领域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微博的出现更是给公共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并最终形成了网络公共领域。微博是草根媒体中最耀眼的明星,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优越性。以梳理公共领域理论发展脉络为基础,提出网络公共领域的概念,从低门槛效应、交流开放平等、传播速度快、舆论放大等方面探讨微博作为网络公共领域的媒介的可能性,同时也从微博信息口水化、公众消逝速度快、数字鸿沟、娱乐倾向方面论证微博在形成网络公共领域方面的弱势,确认微博可以作为网络公共领域的媒介。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微博对“公共领域”复兴的解构 [J].
余晓冬 .
新闻窗, 2011, (02) :61-62
[2]   微博与公共领域 [J].
张跣 .
文艺研究, 2010, (12) :95-103
[3]   网络公共领域的特质及虚幻性 [J].
王胜源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 (03) :315-319
[4]   关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阐释与探析 [J].
宋青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2 (04) :554-555
[5]   博客公共领域形成的可能性及特征 [J].
杨琳 ;
周耀民 .
当代传播, 2008, (04) :80-83
[6]  
文化与公共性[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汪晖, 2005
[7]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学林出版社 , (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 1999
[8]  
救灾@微博:网络2.0时代的爱心接力 .2 王舒怀.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062/11425953.html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