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南周公山及邻区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对储集性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冯仁蔚
王兴志
张帆
庞艳君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下二叠统;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储集性; 川西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西南周公山及邻区下二叠统的中-低孔、中-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溶孔、溶洞和构造裂缝为主。研究认为,多世代方解石胶结、化学充填作用以及埋藏期的压实(溶)作用是孔隙很难得到保存的主要原因;同生-准同生期的混合水云化作用和表生期、埋藏期的流体溶蚀作用则产生了大量的次生溶孔、洞,使储层的孔渗性得到明显的改善;构造破裂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储集空间,还影响各储集体之间及单一储集体内部空隙的连通。成岩相分为混合水云化-溶蚀-破裂相、溶蚀-胶结相和胶结-压实-压溶相。各种成岩作用的叠加形成了现今下二叠统油气储层的分布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断层与缝洞发育关系研究附视频 [J].
陆正元 ;
罗平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64-68
[2]   鄂尔多斯东部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J].
李凌 ;
王兴志 ;
方少仙 ;
侯方浩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2, (06) :4-6+5
[3]   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J].
陈清华 ;
刘池阳 ;
王书香 ;
李琴 ;
王绍兰 ;
肖红平 ;
张凤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2) :196-202
[4]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附视频 [J].
顾乔元 ;
杨威 ;
王清华 ;
赵仁德 ;
刘效曾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4) :390-395
[5]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王英华 .
沉积学报, 1992, (03) :85-95
[6]  
沉积学实验方法和技术[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操应长,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