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进程中的“民工荒”形成机理实证研究——以浙闽津1550位农民工“二次流动”为例

被引:12
作者
梁雄军 [1 ,2 ,3 ]
林云 [4 ]
刘平青 [5 ]
丁守海 [6 ]
机构
[1] 台州市打私与海防口岸办
[2]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台州学院
[4]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5]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6]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关键词
“民工荒”; 引发因素; 影响因素; 一般机理;
D O I
10.14007/j.cnki.cjpl.2010.03.012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双转型"过程中,1989年首次出现的"民工潮"问题在短短十几年里突然转变为"民工荒"现象,有其多方面原因。本文以农民工"二次流动"为视角,发展出引发和影响"民工荒"现象的系列变量,应用SPSS11.5对浙、闽、津三省(区)五城市1550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发现导致农民工"换企业流动"和"换地区流动"的8个因素将引发"民工荒",农民工个体的利益诉求、心理品格和企业管理效能以及政府政策行为等因素也对"民工荒"现象产生影响,且企业"用工荒"是区域"民工荒"前兆;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民工荒"形成的一般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1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1]  
中国农村工作大辞典. 刘中一,王郁昭特约主编,秦志华等主编. 警官教育出版社 . 1993
[12]   农村劳动力二次流动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对浙、闽、津三地外来务工者的调查 [J].
梁雄军 ;
林云 ;
邵丹萍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13-28+203
[13]   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J].
蔡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4-12+203
[14]   从“民工荒”现象看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J].
李玮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 (02) :64-68
[15]   以扩大农民工社保来纠正经济失衡 [J].
樊纲 .
科学决策, 2007, (03) :24-25
[16]   “民工荒”现象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性转移 [J].
于淑艳 ;
詹玉萍 .
商业研究, 2006, (24) :105-107
[17]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民工荒和技工荒 [J].
杨运杰 ;
曹建海 .
经济管理, 2006, (19) :78-81
[18]   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 [J].
刘林平 ;
万向东 ;
张永宏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8) :45-53
[19]   农民工输出地“民工荒”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J].
李晓春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4) :115-121
[20]   城市认同、制度性障碍与“民工荒”现象——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实地调查 [J].
李超海 ;
唐斌 .
青年研究, 2006, (07)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