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青岛灵山岛晚中生代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
被引:34
作者:
邵珠福
[1
]
钟建华
[1
,2
]
李勇
[1
]
倪良田
[1
]
刘圣鑫
[1
]
范莉红
[1
]
陈彬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砂质碎屑流;
浊流;
软沉积变形;
灵山岛;
晚中生代;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4.03.008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青岛灵山岛晚中生代发育一套重力流沉积,国内学者对其成因机制存在争议。笔者通过对造船厂、灯塔、千层崖、羊礁洞、老虎嘴、背来石等剖面的重点观察发现:灵山岛晚中生代地层出露以厚度不等的细粒砂泥岩与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为主,夹沉火山碎屑岩和侵入体,地层从老到新组合为一个水体变浅的水退序列。地层中发育不同类型、不同尺度、不同期次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如软沉积变形褶皱、布丁构造、负载构造和火焰构造、软双重构造等。灵山岛晚中生代重力流沉积碎屑岩主要是块体搬运沉积(砂质滑塌和砂质碎屑流)和浊流沉积,向上过渡为陆相三角洲前缘沉积,其成因机制是物源供应充足的湖盆三角洲前缘在构造坡度或沉积坡度控制下,受地震和火山活动影响发生的块体搬运沉积和浊流沉积。初步研究认为沉积时的古斜坡方向为南东—北西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555 / 566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