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沉积变形构造的分类和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43
作者
李勇 [1 ,2 ]
钟建华 [1 ,3 ]
邵珠福 [3 ]
毛毳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沉积构造; 软沉积变形; 震积岩; 液化作用;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2.05.012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软沉积变形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之后、固结之前在处于软沉积物阶段时由于物理作用发生变形所形成的一系列构造。作为一种广泛发育的沉积构造,对其分类和成因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主流的分类方案是依据其成因机制为主再考虑其他因素将软沉积变形构造分为负载构造、包卷层理、变形交错层、滑塌构造、泄水和沉积物挤入构造、塌陷构造以及由生物和化学作用所形成的变形构造。而作为一种重要的软沉积变形构造,震积构造可以依据地震对沉积物改造的时间划分为同生、准同生和后生变形三种基本类型,而每一种基本类型可以分别受到伸展、挤压、剪切、液化以及震动而形成不同的软沉积变形构造。软沉积变形构造的触发因素多样,但主要是地震引起沉积物的液化产生的变形,因此可以按照沉积相分析、触发因素评估和标准评估三个步骤对软沉积变形构造的成因进行识别。作为一种广泛分布的沉积构造,软沉积变形构造成因机制的识别和判断仍然将是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次软沉积变形在地质工程方面的应用也是一个研究方向;最后,随着油气勘探走向深水,发现软沉积变形构造有关的油气藏也将是另外一个研究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829 / 8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9 条
[1]   山东胶南灵山岛晚中生代浊积岩中发现巨大滑积岩块 [J].
吕洪波 ;
张海春 ;
王俊 ;
张素菁 ;
董晓朋 ;
张星 .
地质论评, 2012, 58 (01) :80-81
[2]   北京永定河谷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软沉积物变形与古地震发生频率 [J].
苏德辰 ;
孙爱萍 .
古地理学报, 2011, 13 (06) :591-614
[3]   中国地震事件沉积研究的若干问题探讨 [J].
杜远生 .
古地理学报, 2011, 13 (06) :581-586
[4]   豫西义马地区中—晚三叠世古地震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J].
杨文涛 ;
汪校锋 ;
杨江海 ;
杜远生 .
古地理学报, 2011, 13 (06) :635-644
[5]   新疆西南天山下侏罗统软沉积物变形研究 [J].
乔秀夫 ;
郭宪璞 .
地质论评, 2011, 57 (06) :761-769
[6]   山东省胶莱盆地东北部下白垩统莱阳组震积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周勇 ;
纪友亮 ;
万璐 ;
潘春孚 .
古地理学报, 2011, 13 (05) :517-528
[7]   塔拉哈—齐家地区下白垩统震积岩特征及其油气储集问题 [J].
钟建华 ;
王德金 ;
李佳 ;
陈熙 .
地质找矿论丛, 2011, (03) :304-310
[8]   山东灵山岛晚中生代滑塌沉积层的发现及区域构造意义初探 [J].
吕洪波 ;
王俊 ;
张海春 .
地质学报, 2011, 85 (06) :938-946
[9]   岷江上游堰塞湖沉积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成因讨论 [J].
张斌 ;
王萍 ;
王建存 .
地震研究, 2011, 34 (01) :67-74
[10]   蒙古国南贝尔凹陷泥质软沉积变形构造特征及沉积序列 [J].
王化爱 ;
刘广春 ;
杨玉平 ;
孟玮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6) :43-4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