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永定河谷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软沉积物变形与古地震发生频率

被引:37
作者
苏德辰 [1 ,2 ]
孙爱萍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元古界雾迷山组; 永定河; 软沉积物变形; 古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太古界至中生界中出露面积最广、沉积厚度最大的地层单元,岩性以白云岩为主,其次为硅化白云岩。雾迷山组层序稳定,形成于相对广阔、持续且稳定沉降的浅水沉积环境。在永定河流域自庄户洼村溯河而上直至珍珠湖景区,在不同层位的雾迷山组露头中集中发现了多个期次、不同规模、由古地震引发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液化变形(液化混插、底辟、液化脉及液化卷曲层理等)、挤压变形(紧密褶皱、板刺状角砾和丘—槽构造等)、拉伸变形(环状层、拉伸布丁)以及脆性变形(地裂缝、层间断层和震裂岩)。文中对这些软沉积物变形的分布和表面特征做了系统描述,对典型的液化变形、挤压变形及拉伸变形的形成机制从形态学上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结合该区的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资料,认为该区雾迷山组沉积期古地震系沿中元古代燕辽裂陷槽轴部的断裂活动触发的;根据软沉积物变形的出现频率,对古地震发生频率(地震周期)进行了初步估算,约为3.2至2万年。
引用
收藏
页码:591 / 614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沉积物的地震及古地震效应 [J].
乔秀夫 ;
李海兵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6) :593-610
[2]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地震-海啸序列及地质特征——以野三坡园区为例 [J].
梁定益 ;
聂泽同 ;
宋志敏 ;
赵崇贺 ;
陈逵刚 ;
巩海波 .
地质通报, 2009, 28 (01) :30-37
[3]   燕辽裂陷槽中元古代古地震与古地理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古地理学报, 2007, (04) :337-352
[4]  
Mesoproterozoic Earthquake Events and Breakup of the Sino-Korean Plate[J]. QIAO Xiufu, GAO Linzhi and PENG Yang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7(03)
[5]   华北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地震驱动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J].
张传恒 ;
武振杰 ;
高林志 ;
王巍 ;
田彦林 ;
马超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3) :336-343
[6]   山东临朐红丝石层中的古地震事件记录 [J].
田洪水 ;
张增奇 ;
张邦花 ;
杜圣贤 ;
郭广军 ;
吕明英 .
中国地质, 2006, (05) :1137-1143
[7]   新疆博格达地区早二叠世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弧后碰撞前陆盆地地震记录 [J].
张传恒 ;
刘典波 ;
张传林 ;
王自强 .
地学前缘, 2006, (04) :255-266
[8]   华北燕山中—新元古代震积岩系列及其地震节律 [J].
段吉业 ;
刘鹏举 ;
万传彪 .
地质学报, 2002, (04) :441-445+577
[9]   河北省白石山中元古代地震遗迹的发现 [J].
梁定益 ;
宋志敏 ;
赵崇贺 ;
聂泽同 .
地质通报, 2002, (10) :625-631
[10]   中朝板块元古宙板内地震带与盆地格局 [J].
乔秀夫 .
地学前缘, 2002, (03) :14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