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辽裂陷槽中元古代古地震与古地理

被引:88
作者
乔秀夫
高林志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燕辽裂陷槽; 中元古代; 古地震; 软沉积物液化变形; 板内裂解; 古地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位于中朝板块北部的燕辽裂陷槽是中元古代板内裂解的产物。中元古代的伸展裂解构造诱发强地震。中元古代长城系(1 800—1 400 Ma)的串岭沟组、高于庄组及蓟县系的雾迷山组(1 200 Ma)中保留有丰富的地震灾变事件记录:各种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如液化砂岩脉;碳酸盐岩中的泥亮晶脉、灰岩墙、液化角砾岩、水塑性变形、各种卷曲构造、环形层、层内粒序断层以及碳酸盐岩成岩初期的脆性变形。这些地震成因的变形构造与同沉积断裂相伴生。依据地震记录,中朝板块北部地区中元古代经历两次板内裂解,即1 800—1 400 Ma之间与1 200 Ma,1 200 Ma的裂解导致燕辽裂陷槽的最终形成。燕辽裂陷槽中元古代的古地理格局与两次板内裂解相联系,古海盆的范围、盆地的边界、岩相带均受同时期断裂—地震控制。燕辽裂陷槽的古地理环境是一个深部物质活跃、断裂火山活动剧烈和地震频繁的构造带。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5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 [1] 华北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地震驱动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张传恒
    武振杰
    高林志
    王巍
    田彦林
    马超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3) : 336 - 343
  • [2] 沂沭断裂带及其近区不同地质时期地震液化脉构造对比
    田洪水
    袁静
    张慎河
    魏焕卫
    张邦花
    [J]. 沉积学报, 2006, (04) : 496 - 501
  • [3]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系基山砂体地震作用成因新论
    杨剑萍
    查明
    牟雪梅
    王辉
    [J]. 沉积学报, 2006, (04) : 488 - 495
  • [4] 鲁西枣庄—临沂地区新元古界震碛岩的主要特征
    张宪依
    王炳山
    李元仲
    杨蕊英
    [J]. 地质科学, 2006, (03) : 489 - 499+549
  • [5] 浙西寒武系大陈岭组地震事件沉积的初步研究
    严兆彬
    郭福生
    彭花明
    杨志
    郭国林
    [J]. 地质学报, 2005, (06) : 730 - 736+873
  • [6] 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高于庄组臼齿状构造的层序地层位置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梅冥相
    [J]. 古地理学报, 2005, (04) : 437 - 447
  • [7] 胶州——莱阳盆地白垩纪莱阳群中的震积岩及构造意义讨论
    殷秀兰
    杨天南
    [J]. 地质论评, 2005, (05) : 24 - 28+133-134
  • [8] 河南嵩山地区新元古界何家窑组微亮晶脉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探讨
    高林志
    柳永清
    [J]. 地质论评, 2005, (04) : 373 - 381+481
  • [9] "承德逆掩片"之商榷——来自燕山地区中元古代长城系的沉积地质证据
    和政军
    牛宝贵
    [J]. 地质论评, 2004, (05) : 464 - 470
  • [10] 济阳坳陷古近系震积岩特征
    杨剑萍
    王辉
    陈世悦
    袁静
    鄢继华
    赵卫卫
    [J]. 沉积学报, 2004, (02) : 281 -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