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莱盆地东北部下白垩统莱阳组震积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26
作者
周勇 [1 ]
纪友亮 [1 ]
万璐 [2 ]
潘春孚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关键词
地震事件沉积构造; 识别标志; 地质意义; 下白垩统莱阳组; 胶莱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胶莱盆地为中生代残留盆地,受郯庐断裂带、牟—即断裂带活动的影响,盆地南部、东北部地震活动强烈,发育一系列与地震作用有关的地震事件沉积构造。利用大量的岩心、野外露头资料,在胶莱盆地东北部下白垩统莱阳组砂泥质沉积物中可识别出两大类地震事件沉积构造: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液化变形构造、拉伸变形构造、挤压变形构造)和硬岩层脆性变形构造,共计9小类,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盆地东部的牟—即断裂带是一条重要的控盆边界断裂带,在莱阳组沉积时期以NW-SE向伸展构造活动为主,致使盆地东北部地震活动频发,盆地内早期沉积的莱阳组以普遍发育震积岩为特征,且以软沉积物液化变形为主,反映地震强度为5<Ms<8。地震活动使岩层产生大量的微裂缝,裂缝沟通了原有的孔隙,使渗透率大幅度增加。震积岩的发现可以合理解释研究区水南段泥岩中浊积岩的触发机制为地震作用,地震活动诱发形成的震浊积体易形成岩性圈闭,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517 / 5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几种常见震积岩相标志在模拟实验中的识别 [J].
鄢继华 ;
崔永北 ;
陈世悦 .
沉积学报, 2009, 27 (06) :1131-1137
[2]   沉积物的地震及古地震效应 [J].
乔秀夫 ;
李海兵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6) :593-610
[3]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震积岩的发现及其引发的勘探启迪 [J].
石亚军 ;
陈武杰 ;
曹正林 ;
李红哲 ;
王斌婷 ;
黄思静 .
地质学报, 2009, 83 (08) :1178-1187
[4]   枕、球—枕构造:地层中的古地震记录 [J].
乔秀夫 ;
李海兵 .
地质论评, 2008, (06) :721-730
[5]   新疆境内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早侏罗世走滑的古地震证据 [J].
乔秀夫 ;
李海兵 ;
王思恩 ;
郭宪璞 ;
司家亮 ;
宗文明 .
地质学报, 2008, (06) :721-730
[6]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乌南油田新近系古地震纪录及储集性能研究 [J].
杨剑萍 ;
聂玲玲 ;
张琳璞 ;
杨君 ;
张跃 .
地质学报, 2008, (06) :805-812+866
[7]   燕辽裂陷槽中元古代古地震与古地理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古地理学报, 2007, (04) :337-352
[8]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 [J].
魏垂高 ;
张世奇 ;
姜在兴 ;
朱井泉 .
地质学报, 2007, (06) :827-833+866
[9]   断陷湖盆震浊积岩成因模拟实验 [J].
鄢继华 ;
陈世悦 ;
姜在兴 ;
张关龙 .
古地理学报, 2007, (03) :277-282
[10]   走滑拉分盆地层序构成特征——以胶莱盆地莱阳群为例 [J].
唐华风 ;
程日辉 ;
王璞珺 ;
刘万洙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 (03)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