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义马地区中—晚三叠世古地震引起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

被引:12
作者
杨文涛
汪校锋
杨江海
杜远生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义马; 秦岭造山带; 软沉积物变形; 三叠纪; 河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1 [三叠纪(系)];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豫西义马地区中—上三叠统发现大量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柱状构造、枕状构造、负载构造和卷曲层理构造,它们大多保存在河流沉积的上部及湖泊三角洲沉积中。通过形态学、遗迹学及镜下薄片分析表明,这些软沉积物变形与沉积物液化有关,其中河—湖相快速沉积为沉积物液化创造了条件,古地震活动是它们形成的主要触发因素。对比该地区中三叠统油房庄组与上三叠统椿树腰组软沉积物变形组合特征,认为秦岭造山带初始造山时间应在中三叠世油房庄组沉积时期,更强烈的造山活动发生在晚三叠世。
引用
收藏
页码:635 / 64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山东省胶莱盆地东北部下白垩统莱阳组震积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周勇 ;
纪友亮 ;
万璐 ;
潘春孚 .
古地理学报, 2011, 13 (05) :517-528
[2]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震积岩的认识及意义 [J].
高红灿 ;
郑荣才 ;
陈发亮 ;
朱宝兵 ;
宋萍 ;
刘显英 ;
付晓宁 .
古地理学报, 2010, 12 (04) :384-398
[3]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震积作用及其研究意义 [J].
陈武杰 ;
袁静 ;
李红哲 ;
曹正林 ;
张伟 ;
樊海琳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0, 21 (02) :230-237
[4]   沉积物的地震及古地震效应 [J].
乔秀夫 ;
李海兵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6) :593-610
[5]   豫西济源地区早三叠世和尚沟组湖相遗迹化石及遗迹组构 [J].
胡斌 ;
杨文涛 ;
宋慧波 ;
王敏 ;
钟明洋 .
沉积学报, 2009, 27 (04) :573-582
[6]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油层组中的古地震记录 [J].
邵晓岩 ;
田景春 ;
张锦泉 ;
赵先超 ;
韩永林 ;
王海红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2) :177-186
[7]   四川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 [J].
戴朝成 ;
郑荣才 ;
朱如凯 ;
翟文亮 ;
高红灿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2) :172-180
[8]   东秦岭-大别山及邻区盆-山系统演化与动力学 [J].
刘少峰 ;
张国伟 .
地质通报, 2008, 27 (12) :1943-1960
[9]   枕、球—枕构造:地层中的古地震记录 [J].
乔秀夫 ;
李海兵 .
地质论评, 2008, (06) :721-730
[10]   华北东部地区中生代盆地格局及演化过程探讨 [J].
吴智平 ;
侯旭波 ;
李伟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 (04) :385-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