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支付方式下网络侵财犯罪的定性

被引:71
作者
刘宪权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新型支付方式; 第三方支付; 盗窃罪; 诈骗罪; 信用卡诈骗罪;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7.05.003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型支付方式主要是以手机银行支付与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网络移动支付。新型支付方式下网络侵财犯罪与传统侵财犯罪的刑法规制和惩罚的思路并无二致。司法实践中主要有盗窃罪、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三种观点。新型支付方式的实质是新型信用卡支付方式。新型支付方式账户内的数字化财物可以直接作为侵财犯罪的对象。新型支付平台其本质是"机器人",可以成为诈骗类犯罪的对象,新型支付方式下网络侵财犯罪的重要特征不是"账户资金被盗"而是"机器人"被骗。对于新型支付方式下盗骗交织型侵财犯罪案件的定性应以信用卡诈骗罪定性。"窃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使用"是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最新注解,立法上适时作出调整已十分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新理念 [J].
刘宪权 .
政治与法律, 2016, (09) :2-12
[2]   挂失提取账户名下他人存款的行为性质 [J].
杨兴培 .
法学, 2014, (11) :154-160
[4]   机器诈骗犯罪浅议 [J].
高国其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0, (03) :34-40
[6]   网络虚拟货币对现实金融体系的影响 [J].
孟春红 ;
来尧静 .
海峡科学, 2007, (05) :6-7+9
[7]   冒用他人借记卡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J].
黄祥青 .
政治与法律, 2000, (01) :61-63
[8]  
支付方式的演进对诈骗犯罪的影响研究[D]. 秦新承.华东政法大学. 2012
[9]  
刑法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刘宪权,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