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分类的厦门市家庭生活垃圾产量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12
作者
肖黎姗 [1 ,2 ]
叶志隆 [1 ,2 ]
吝涛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2] 厦门市城市代谢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家庭生活垃圾; 洛伦兹曲线; 驱动机制; 社区多样化;
D O I
10.13671/j.hjkxxb.2015.0446
中图分类号
X799.3 [生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家庭生活垃圾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是城市固体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家庭垃圾产量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垃圾产生格局和和后续的管理评价有重要意义.社区是家庭生活垃圾管理的最基本单元,而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引起了城市社区的多样化.因此,本文根据住房制度改革进程中的不同阶段,将社区分为建于20世纪80年代福利分房时代的旧式社区,2000年改革后的后市场力量主导的商业社区和介于上述两种社区之间的过渡社区.通过空间抽样选取厦门市20个居住小区,分别于夏季和冬季进行为期1周的采样.结果发现,家庭生活垃圾产量呈不均衡分布.通过多元回归建立了家庭生活垃圾产量驱动模型,结果表明,旧式社区的家庭生活垃圾产生以经济驱动为主,过渡社区以家庭结构的驱动为主,商业社区以生活习惯的驱动为主.通过社区分类,可以更好地解释家庭生活垃圾产生的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对家庭生活垃圾管理和减量引导做出科学决策.
引用
收藏
页码:307 / 3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厦门城市居民住房资源分层及其形成机制
    肖黎姗
    郭青海
    李新虎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12) : 1804 - 1813
  • [2] 半城市化地区生活垃圾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肖黎姗
    吝涛
    潘玲阳
    赵煜
    赵千钧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 33 (02) : 105 - 110
  • [3] 空间抽样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分析——以厦门岛问卷调查为例
    高丽玲
    李新虎
    王翠平
    邱全毅
    崔胜辉
    赵千钧
    [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 12 (03) : 358 - 364
  • [4] 半城市化地区住区形态及空间分布特征——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
    刘江
    崔胜辉
    唐立娜
    邱全毅
    黄云凤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5) : 579 - 585
  • [5] 基于公平性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评估方法研究
    吴悦颖
    李云生
    刘伟江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2) : 66 - 70
  • [6] 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
    李春玲
    [J]. 社会学研究, 2005, (02) : 74 - 102+244
  • [7] 政策因素对减少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效果研究[D]. 刘颖.暨南大学 2008
  • [8] Systems approaches to 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arshall, Rachael E.
    Farahbakhsh, Khosrow
    [J]. WASTE MANAGEMENT, 2013, 33 (04) : 988 - 1003
  • [9] A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 for Local Settlement Morphology Planning Based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Carbon Footprint[J] . Wang Jin,Lin Tao,Feng Ling,Huang Jie.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2012 (524)
  • [10] LCA for household waste management when planning a new urban settlement
    Slagstad, Helene
    Brattebo, Helge
    [J]. WASTE MANAGEMENT, 2012, 32 (07) : 1482 - 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