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之现实审思与理论分析——以考试科目、次数及赋分方式为重点

被引:20
作者
刘盾
机构
[1]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高考改革; 考试科目; 考试次数; 等级赋分; 博弈理论;
D O I
10.13397/j.cnki.fef.2017.03.003
中图分类号
G632.474 [考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自高考恢复以来,考试科目由分科走向选考,考试次数由一次趋于两次,赋分方式由分数制逐渐转为等级制。不过,新的选考设计、一年两考、等级赋分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减轻了学业压力、给予了科学的成绩判定?运用博弈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分析,也发现其中存在着复杂性、投机性与不可靠性等问题。为攻克难题、化解矛盾,建议科学设定高校选考要求,发挥一流大学引领作用,规范高中教学管理,完善走班制度建设,强化自主选择理念,优化等级赋分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诉求与问题反思 [J].
纪德奎 ;
朱聪 .
课程教材.教法 . , 2016, (10) :52-57
[2]   关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 [J].
刘希伟 .
教育与考试, 2016, (03) :29-33
[3]   新试点高考招生制度:价值、问题及政策建议 [J].
刘希伟 .
教育发展研究, 2016, 36 (10) :1-7
[4]   破除统考迷思 深化招生改革 [J].
郑若玲 .
复旦教育论坛, 2016, 14 (01) :11-15
[5]   等级赋分对高考区分度的影响——对浙江“九校联考”数据的模拟分析 [J].
文东茅 ;
鲍旭明 ;
傅攸 .
中国高教研究, 2015, (06) :17-21+72
[6]   高考科目设置变革述论——基于统考科目与非统考科目的维度 [J].
吴根洲 ;
李灵琴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15 (09) :40-44
[7]   2013年高考英语听力测试述评 [J].
宋卫民 ;
袁群 .
教育与考试, 2013, (03) :15-17
[8]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张维迎; 著.格致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