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前泥盆纪构造演化:从华夏地块到加里东期造山带

被引:368
作者
舒良树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华夏地块; 加里东褶皱带; 测年数据; 构造演化; 华南;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6.04.002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在全球Rodinia超大陆的构造框架中,华夏地块占有突出的地位。然而,华夏地块在国内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其核心一是年龄,二是范围。根据出露在研究区的中-高级变质岩、韧滑流变形迹和近年大批高质量测年数据,认为华南曾经存在过一个前成冰纪的古老基底,由元古代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等组成,原岩为碎屑岩、火山岩和深成侵入岩,最老年龄达2Ga,习称华夏地块,但范围比Grabau描述的要小。在8~9亿年间,伴随古华南洋的闭合,华夏地块与扬子陆块碰撞聚合,成为Rodinia超大陆的一部分。聚合不久,受成冰纪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影响,原华夏地块被肢解成浙南—闽北、赣中—赣南和云开大山三个古陆残块,中间是裂谷或海槽。其裂解残块集中分布在绍兴—江山—萍乡断裂和政和—大埔断裂之间的地带内,结束了其完整古陆块的历史。震旦纪—早古生代,这些海槽被进一步扩张变宽,其内被巨厚的碎屑岩(含灰岩)、浊积岩层所充填,但缺少同期蛇绿岩和火山岩,暗示拉张强度没有深达上地幔,为一被动陆缘环境。最新年代学结果表明,原定早古生代的蛇绿岩和火山岩均为前震旦纪的年龄,8~9亿年居多,原先的早古生代构造格架需要再研究。到志留纪,华南发生了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导致震旦纪—早古生代海槽关闭,巨厚沉积物褶皱隆升,在元古代变质基底上形成了加里东期褶皱造山带。其造山的驱动力目前尚未明确。此期褶皱变形、韧滑流变非常普遍,有推覆与走滑两种,变形峰期在420~400Ma。同时,还发生了强烈的花岗岩浆活动,岩浆峰期为430~400Ma,但绝大多数是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I型花岗岩少见。之后,晚泥盆世砂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大规模地覆盖在整个华南前泥盆纪岩层之上;至此,研究区和江南等邻区的沉积环境与古地理才得以真正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18 / 43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黔东南新元古代岩浆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曾雯 ;
周汉文 ;
钟增球 ;
曾昭光 ;
李惠民 .
地球化学, 2005, (06) :10-18
[2]   江西九岭花岗岩类复式岩基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 [J].
钟玉芳 ;
马昌前 ;
佘振兵 ;
林广春 ;
续海金 ;
王人镜 ;
杨坤光 ;
刘强 .
地球科学, 2005, (06) :685-691
[3]   江西武功山穹隆复式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J].
楼法生 ;
沈渭洲 ;
王德滋 ;
舒良树 ;
吴富江 ;
张芳荣 ;
于津海 .
地质学报, 2005, (05) :636-644
[4]   江西南部鹤仔片麻状花岗岩类Pb—Pb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 [J].
刘邦秀 ;
刘春根 ;
邱永泉 .
火山地质与矿产, 2001, (04) :264-268
[5]   广东梅州早侏罗世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研究 [J].
邢光福 ;
杨祝良 ;
孙强辉 ;
沈加林 ;
陶奎元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3) :172-175
[6]   福建明溪寒塘组地质特征及时代归属 [J].
胡宗良 ;
陈兴高 ;
冯宗帜 .
福建地质, 2001, (02) :70-77
[7]   湘东北文家市地区仓溪岩群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晓阳 .
湖南地质, 2000, (03) :155-158
[8]   赣中南地区晚元古代变质地层中的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吴新华 ;
于承涛 .
江西地质, 2000, (01) :16-20
[9]   中国地体构造研究进展综述 [J].
郭令智 ;
舒良树 ;
卢华复 ;
施央申 ;
马瑞士 ;
张庆龙 ;
王良书 ;
贾东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1-17
[10]   华南武夷山早古生代构造事件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研究 [J].
舒良树 ;
卢华复 ;
贾东 ;
夏菲 ;
福赫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6) :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