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榴辉岩中金红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21
作者
余金杰 [1 ]
陈振宇 [1 ]
王平安 [2 ]
李晓峰 [1 ]
黄建平 [3 ]
王辉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
金红石; 微量元素; 榴辉岩; 原岩; 再平衡; 苏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 [变质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了苏北地区三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Cr和Zr含量,在Zack et al.(2002)的金红石Nb- Cr图解中,三类榴辉岩的原岩均为镁铁质岩,但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即(1)小焦G类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含量最低,平均值为68ppm,而其它两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Nb含量较高,平均值介于192~255ppm;(2)蓝晶石榴辉岩具有极高Cr含量,均值6106ppm,而许沟P类榴辉岩中金红石的Cr含量也较高,均值1233ppm,金红石榴辉岩中金红石Cr含量最低,均值为183ppm。利用Zaek et al.(2004)提出的金红石地质温度计,计算得出许沟P类榴辉岩的金红石形成温度介于600—751℃,平均温度689℃;演马厂M类榴辉岩的金红石温度介于507-641℃,平均温度557℃;小焦G类金红石榴辉岩金红石的形成温度介于541-673℃,平均温度613℃;新扬昌G类蓝晶石榴辉岩的金红石形成温度介于541-655℃,平均温度603℃。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榴辉岩在拆返过程中退变质作用明显,流体活动强烈,导致金红石中Zr扩散丢失,金红石中Zr含量不同程度地受到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再平衡作用的影响,致使计算的温度偏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883 / 18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1]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Zr in rutile: empirical calibration of a rutile thermometer[J] . T. Zack,R. Moraes,A. Kronz.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2004 (4)
[12]  
Li T F, Meng F C, Chen S Z, Tang Z M, Chen F Y.2003. Exhumation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Sulu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central China. Xu Z Q, Zhang ZM, Liu F L, Yang J S, Li H B, Yang T N, Qiu H J. Acta Geologica Sinica .
[13]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及其成因解释 [J].
张儒媛 ;
从柏林 ;
刘忠光 .
岩石学报, 1993, (03) :211-226
[14]   山东荣城大疃榴辉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J].
叶凯 ;
徐平 .
岩石学报, 1992, (01) :27-3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