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丁山构造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过程

被引:37
作者
孙玮 [1 ]
刘树根 [2 ]
王国芝 [1 ]
徐国盛 [2 ]
雍自权 [2 ]
黄文明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川东南; 丁山构造; 天然气成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东南的构造演化可分成5个阶段:①晚震旦世抬升剥蚀阶段;②早古生代沉降阶段;③晚志留世—泥盆、石炭纪抬升剥蚀阶段;④二叠纪—晚白垩世沉降阶段;⑤晚白垩世—现今快速隆升阶段。震旦系灯影组—下古生界储层沥青与下寒武统和下志留统黑色泥岩之间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表明二者有着重要的联系,灯影组烃源来自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丁山构造一直处于高部位,有利于油气聚集,丁山构造在晚白垩世前圈闭、封盖、储层及保存条件均较好,形成了古油藏。随着埋深的增大,古油藏裂解成古气藏。晚白垩世至今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通天断层发育,保存条件变差,导致天然气的逸散。丁山构造的油气成藏过程可分为古油藏→古油藏裂解形成古气藏→古气藏破坏三大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四川盆地元古宇—下古生界天然气藏形成过程和机理研究.[D].孙玮.成都理工大学.2008, 09
[2]  
Energy Field Adjustment and Hydrocarbon Phase Evolution in Sinian-Lower Paleozoic; Sichuan Basin.[J].刘树根;汪华;孙玮;王国芝;徐国盛;袁海锋;.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8, 06
[3]   四川盆地威远—资阳地区震旦系油裂解气判定及成藏过程定量模拟 [J].
孙玮 ;
刘树根 ;
马永生 ;
蔡勋育 ;
徐国盛 ;
王国芝 ;
雍自权 ;
袁海锋 ;
盘昌林 .
地质学报, 2007, (08) :1153-1159
[4]   川中—川东南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沥青来源及成烃演化 [J].
徐国盛 ;
袁海锋 ;
马永生 ;
刘树根 ;
蔡勋育 ;
王国芝 ;
盘昌林 .
地质学报, 2007, (08) :1143-1152
[5]   川东南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与志留系石牛栏组灰岩储层特征 [J].
刘若冰 ;
田景春 ;
黄勇 ;
魏志宏 ;
万贤莉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45-250
[6]   川东南地区震旦系—志留系下组合有效烃源岩综合研究 [J].
刘若冰 ;
田景春 ;
魏志宏 ;
张明文 ;
钟水清 ;
张光华 ;
王碧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6) :824-828
[7]   四川盆地西南部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 [J].
唐俊红 ;
张同伟 ;
鲍征宇 ;
张铭杰 ;
杨荣生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 (04) :60-64
[8]   川东南区深部作用与盖层构造演化及气藏分布关系 [J].
童崇光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7, (03) :83-94
[9]   川东南地区区域构造特征及圈闭类型与气藏分布关系 [J].
童崇光 ;
张亮鉴 .
石油实验地质, 1981, (03) :155-165
[10]  
川东南Z~S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潜力分析.[J].张国常;.南方油气.2003,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