坳陷型湖盆缓坡边缘沉积坡折带的识别——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延长期沉积坡折带为例

被引:40
作者
李树同 [1 ]
王多云 [2 ]
王彬 [1 ]
陶辉飞 [1 ]
刘志伟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管理部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层序地层; 坡折带; 微相组合; 可容空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8 [];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是典型的稳定克拉通内坳陷型湖盆沉积,在三叠纪延长期湖盆的缓坡边缘(吴旗—子午岭一线以北地区)发育沉积坡折带,利用地震反射特征及岩性地层学对比等常规手段难以对其识别。在延长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分别从层序地层充填形态、沉积微相组合类型、短期基准面旋回叠加类型及其相应可容空间(A)和沉积物供给通量(S)之间的比值(A/S)关系等3个方面对湖盆缓坡边缘的沉积坡折带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了坳陷型湖盆缓坡边缘沉积坡折带的判识方法,并建立了识别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杨俊杰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角洲前缘储层砂体成因分析 [J].
李树同 ;
王多云 ;
秦红 ;
王志坤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6) :19-22+82
[3]   陕甘宁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前缘的微相组合及特征 [J].
王峰 ;
王多云 ;
高明书 ;
姚永朝 ;
王志坤 ;
李树同 ;
秦红 .
沉积学报, 2005, (02) :218-224
[4]   陕甘宁盆地坳陷型湖盆缓坡带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成因分析 [J].
李凤杰 ;
王多云 ;
宋广寿 ;
郑希民 ;
刘自亮 ;
王峰 ;
王志坤 ;
李树同 .
沉积学报, 2004, (01) :73-78
[5]   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研究及其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纪坳陷湖盆为例 [J].
刘豪 ;
王英民 ;
王媛 ;
齐雪峰 ;
杜社宽 .
沉积学报, 2004, (01) :95-102
[6]   准噶尔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类型和分布特征 [J].
王英民 ;
刘豪 ;
李立诚 ;
齐雪峰 ;
王媛 .
地球科学, 2002, (06) :683-688
[7]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非构造圈闭的勘探前景 [J].
王英民 ;
刘豪 ;
王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1) :44-47
[8]   “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J].
林畅松 ;
潘元林 ;
肖建新 ;
孔凡仙 ;
刘景彦 ;
郑和荣 .
地球科学, 2000, (03) :260-266
[9]   层序地层应用于陆相油藏预测的成功实例 [J].
樊太亮 ;
李卫东 .
石油学报, 1999, (02) :20-25+3-4
[10]   Fischer图解及其沉积响应的计算机模拟──以泌阳断陷下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 [J].
胡受权 ;
陈国能 ;
王英民 ;
童崇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1)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