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的工艺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被引:12
作者
卢泽湘 [1 ]
范立维 [2 ]
郑德勇 [1 ]
廖益强 [1 ]
黄彪 [1 ]
陈礼辉 [1 ]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2]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油茶籽油; 脂肪酸;
D O I
10.13324/j.cnki.jfcf.2010.04.001
中图分类号
TS225.16 [];
学科分类号
083202 ;
摘要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油茶籽进行萃取,提取油茶籽油。考察了油茶籽平均粒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对油茶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并对试验得到的油茶籽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超临界CO2萃取油茶籽油的最佳实际工艺条件为:油茶籽平均粒径0.605mm、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30L·h-1和萃取时间90min,最佳实际工艺条件下油茶籽油萃取率为91.17%。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油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5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8.28%。
引用
收藏
页码:344 / 34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油茶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J].
王湘南 ;
陈永忠 ;
伍利奇 ;
刘汝宽 ;
杨小胡 ;
王瑞 ;
喻科武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03) :11-17
[2]   超临界CO萃取蜂蜡中的高级脂肪醇 [J].
王宏雁 ;
夏萍 ;
陈巧 .
应用化工 , 2008, (03) :320-322
[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番茄红素 [J].
廖益强 ;
黄彪 ;
陆则坚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05-108
[4]   超临界CO2萃取红松种仁油的工艺及其脂肪酸成分分析 [J].
张莹 ;
陈小强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12) :269-272
[5]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油脂加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郑亚军 ;
赵松林 ;
陈华 ;
李艳 ;
李新菊 ;
马子龙 .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22) :115-116+118
[6]   山茶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分析 [J].
周晓 ;
李杨华 ;
甘歆 .
大众科技, 2007, (01) :107-109
[7]   超临界CO流体萃取米糠油研究 [J].
宋玉卿 ;
于殿宇 ;
张晓红 ;
张智 .
粮食与油脂, 2007, (05) :24-26
[8]   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仁油的研究 [J].
罗登林 ;
聂英 ;
罗磊 ;
向进乐 .
粮油加工, 2007, (04) :52-54
[9]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油脂化工中的应用 [J].
于冀勇 .
食品与机械, 2006, (02) :109-112
[10]   甲醇-6号溶剂-水混合溶剂浸提油茶籽油的研究 [J].
钱仁渊 ;
陈德军 ;
包宗宏 .
中国油脂, 2005, (10)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