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研育人的价值意蕴与作用机理

被引:47
作者
刘香菊
刘在洲
机构
[1]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科学研究; 育人; 科学精神; 科学道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4 [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大学科研具有丰富的精神意蕴和道德价值。大学科研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是一种典型的"师徒模式",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以及学生的模仿和创新是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培育与传递的主要方式。学生的模仿是一个包括观察、学习、领会、体验和判断以及知识经验重构的综合过程。教师的科学品位和科研风格经由师承链而传承,并启迪科学创新发展;科学道德作为制度性规范则表现出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加拿大高校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探析——以多伦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为例 [J].
李礼 .
比较教育研究, 2012, 34 (09) :14-17
[2]   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 [J].
丁峻 ;
陈巍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48 (01) :132-136
[3]   隐性知识、内隐认知与科学创造 [J].
周治金 ;
杨文娇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2) :106-110
[4]   技术祛魅与人的解放——评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伦理价值观 [J].
王雨辰 .
哲学研究, 2006, (12) :108-112
[5]   美国专业人才的学术道德教育 [J].
黄育馥 .
国外社会科学, 2005, (01) :65-70
[6]   苏步青老师引导我做研究 [J].
谷超豪 .
高等数学研究, 2003, (04) :2-3+7
[7]   西南联大数学名师的“治学经验之谈”及启示 [J].
徐利治 .
数学教育学报, 2002, (03) :1-5
[8]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周培源教育思想的探讨 [J].
武际可 .
力学与实践, 2002, (04) :70-72
[9]   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研究二十年 [J].
李醒民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 (01) :83-89
[10]   诺贝尔科学奖中的“人才链”及其启示 [J].
王荣德 .
科学学研究, 2000, (02) :70-7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