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不同湖区浮游甲壳动物季节变化的比较

被引:23
作者
杨桂军 [1 ]
潘宏凯 [2 ]
刘正文 [1 ]
王卫民 [3 ]
秦伯强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3]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太湖; 富营养化; 浮游甲壳动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于2003年10月2004年9月对太湖不同富营养水平湖区(大太湖、梅梁湾和五里湖)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3个湖区中,五里湖营养水平最高,大太湖最低.梅梁湾浮游甲壳动物数量和生物量最高,其次是大太湖,五里湖最低.3个湖区浮游甲壳动物数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似,即数量最高的季节为夏季,数量最低出现在冬季.大太湖和梅梁湾的第一和第二优势种都是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和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而五里湖的优势种为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相关分析表明,枝角类和桡足类数量都与总磷和水温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对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太湖鱼类渔获量和优势种年龄组成的变化规律及下行效应分析 [J].
刘恩生 ;
吴林坤 ;
曹萍 ;
鲍传和 ;
丁淑荃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4) :67-73
[2]   2002-2003年太湖鱼类学调查 [J].
朱松泉 .
湖泊科学, 2004, (02) :120-124
[3]   滤食性鲢鱼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鲁敏 .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2, (01) :72-75
[4]   太湖梅梁湾冬末春初浮游动物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J].
陈伟民 ;
秦伯强 .
湖泊科学, 1998, (04) :10-16
[5]   鲢鳙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杨宇峰 ;
黄祥飞 .
湖泊科学, 1992, (03) :78-86
[6]  
太湖水环境演化过程与机理[M]. 科学出版社 , 秦伯强等编著, 2004
[7]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金相灿,屠清瑛主编, 1990
[8]  
The Rotifer Assemblage in a Shallow, Eutrophic Chinese Lake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Cyanobacterial Blooms and Crustacean Zooplankton[J] . Hong Geng,Ping Xie,Daogui Deng,Qiong Zhou.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 2005 (1)
[9]   The effects of fresh and decomposed Microcystis aeruginosa on cladocerans from a subtropic Chinese Lake [J].
Chen, FZ ;
Xie, P .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2003, 18 (01) :97-104
[10]  
Effects of a filter‐feeding fish[silver carp,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 on phyto‐ and zooplankton in a mesotrophic reservoir: results from an enclosure experiment[J] . Robert J.Radke,UweKahl.Freshwater Biology . 200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