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性无助:理论与应用

被引:14
作者
孙嘉卿
李卓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关键词
习得性无助; 解释形态; 认知理论; 积极心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42 [学习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 ; 040202 ;
摘要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在1976年提出的关于无助感的创造性理论,他发现不论是动物还是人,在持续的失败情景中容易“学习到”无助的感觉,即使到了新的情景中仍旧保持这种“无助”而不进行新的尝试。由这一理论发展出了在无助情境下的归因、目标、信念等多种理论,并在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被广泛探讨和使用。本文介绍了习得性无助的内容、起源、发展及应用,并对在其发展中产生的争论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信息反馈不一致导致习得无助机制的实验研究 [J].
曹新美 ;
郭德俊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02) :42-47
[2]   习得性无助感及其矫正 [J].
苏洪波 .
当代教育科学, 2003, (24) :7-7
[3]   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J].
李金珍 ;
王文忠 ;
施建农 .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03) :321-327
[4]   习得无助感理论发展研究的简评 [J].
刘志军 ;
钟毅平 .
心理科学, 2003, (02) :374-375
[5]  
习得性无助与成功教育[J]. 刘学华.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
[6]   学生“习得性无助”及教育对策 [J].
倪海 .
教育评论, 2002, (05) :51-53
[7]   如何防治单亲家庭孩子的习得性无助现象 [J].
李 琳 .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108-109
[8]   中小学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形成、表现及其治疗 [J].
王水珍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 (01) :75-78
[9]   试论学习困难学生的习得性无助 [J].
李锐 .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01)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