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前陆盆地流体的跨层流动和天然气爆发式成藏

被引:53
作者
刘树根
李国蓉
李巨初
徐国盛
王国芝
徐国强
孙玮
雍自权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流体; 跨层流动; 爆发式; 成藏模式; 致密砂岩; 天然气; 前陆盆地;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川西前陆盆地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前陆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致密砂岩含气区。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等渗透层中的流体跨过须家河组三段、五段等不渗透层流入侏罗系自流井组、千佛岩组、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等渗透层,即发生了流体的跨层流动。流体的跨层流动一方面使侏罗系砂岩发生了受酸性水控制的次生溶蚀作用,从而改善了侏罗系的储集条件;另一方面为侏罗系形成天然气藏提供了气源条件。盆地天然气成藏具有烟囱效应、早聚晚藏和异常高压等特征。深盆气是天然气早期聚集在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主要是须二段和须四段)的基本形式,是后期天然气成藏的基础,本文称之为气库区。天然气藏形成是由地壳隆升作用致使早期聚集的气库区决口,引起流体跨层流动,天然气以速度快、规模大和范围窄的形式运移和聚集,本文称之为爆发式成藏。爆发式成藏形成了上三叠统晚期裂缝重组气藏和侏罗系气藏(并非都是次生气藏)两类气藏。早期天然气聚集和定位地区的确定和评价是今后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
引用
收藏
页码:690 / 69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晚新生代岷江下蚀速率及其对青藏高原东缘山脉隆升机制和形成时限的定量约束 [J].
李勇 ;
曹叔尤 ;
周荣军 ;
AL DENSMORE ;
M A ELLIS .
地质学报, 2005, (01) :28-37
[2]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成山成盆成藏动力学 [J].
刘树根 ;
徐国盛 ;
李巨初 ;
李国蓉 ;
罗志立 ;
赵锡奎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559-566
[3]   川西坳陷油气资源现状及勘探潜力 [J].
杨克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4) :322-326+331
[4]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赵锡奎 ;
徐国盛 ;
王国芝 ;
张成江 .
地质学报, 2003, (02) :177-186
[5]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深盆气藏研究 [J].
张金亮 ;
常象春 ;
王世谦 .
石油学报, 2002, (03) :27-33+7
[6]   平落坝储层有机包裹体特征与气藏形成过程研究 [J].
高岗 ;
黄志龙 .
沉积学报, 2002, (01) :156-159
[7]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T3x)气藏再认识 [J].
王金琪 .
天然气工业, 2002, (02) :1-6+12
[8]   川西前陆盆地流体的跨层流动 [J].
李巨初 ;
刘树根 ;
徐国盛 ;
李国蓉 ;
孙书勤 .
地质地球化学, 2001, (04) :73-81
[9]   川西拗陷中段气藏稀有气体来源与烃类运移研究 [J].
樊然学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4) :323-327
[10]   川西前陆盆地碎屑岩天然气跨层运移过程中的相态演变附视频 [J].
徐国盛 ;
刘树根 ;
李国蓉 ;
王敏杰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4) :383-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