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及邻区的动力学分析与区域构造演化

被引:49
作者
侯明金 [1 ]
朱光 [2 ]
Jacques Mercier [3 ]
Pierre Vergly [3 ]
王永敏 [1 ]
机构
[1]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2]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3] Département des Sciences de la Terre,Université de Paris-Sud,F,Orsay,France
关键词
构造筛分; 应力场分析; 区域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 中-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依据区域构造层次划分,采用构造筛分法,层层深入,层层筛分,确定发生于各个不同时代地层/岩层内的断裂活动的同期及叠加的应力场特征。综合所有的同期应力场特征及辅以叠加的应力场特征来验证,从而确定了一个连续的、完整的断裂活动的应力场演化序列;结合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分析,阐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构造演化。应力场分析显示:晚三叠-早侏罗世应力场为北北西—南南东或近南北向挤压,属古特提斯构造域,断裂发生同造山走滑;早白垩世早期,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挤压,断裂发生左行走滑运动,中国东部处于西环太平洋构造域;早白垩世晚期—古新世(始新世),区域发生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断裂处于伸展断陷作用阶段;新生代,受区域上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影响,断裂发生挤压逆冲兼右行走滑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62 / 381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现代地震活动及应力场特征 [J].
刘东旺 ;
夏瑞良 ;
刘泽民 ;
沈小七 ;
李敏莉 ;
闫素萍 .
地质科学, 2006, (02) :278-290
[2]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构造特征与变形规律 [J].
朱光 ;
徐佑德 ;
刘国生 ;
王勇生 ;
谢成龙 .
地质科学, 2006, (02) :226-241+255
[3]   湘东北地区晚燕山期细碧质玄武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J].
许德如 ;
贺转利 ;
李鹏春 ;
陈广浩 ;
夏斌 ;
符巩固 .
地质科学, 2006, (02) :311-332
[4]   前陆沉积与变形对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运动的制约 [J].
朱光 ;
王勇生 ;
王道轩 ;
牛漫兰 ;
刘国生 ;
谢成龙 .
地质科学, 2006, (01) :102-121
[5]   赣江断裂带中生代的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梁兴 ;
吴根耀 .
地质科学, 2006, (01) :64-80
[6]   郯庐断裂带的同造山运动 [J].
朱光 ;
王勇生 ;
牛漫兰 ;
刘国生 ;
谢成龙 .
地学前缘, 2004, (03) :169-182
[7]  
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走滑运动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J]. 朱光,刘国生,W.J.Dunlap,C.Teyssier,王勇生,牛漫兰.科学通报. 2004(02)
[8]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对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响应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牛漫兰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4, (01) :36-49
[9]   郯庐断裂带(安徽部分)动力学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J].
侯明金 ;
王永敏 ;
Jacques MERCIER ;
Pierre VERGELY .
地质通报, 2003, (02) :105-112
[10]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与深部过程 [J].
牛漫兰 ;
朱光 ;
刘国生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2, (04) :39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