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高温年不同播期一季稻产量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23
作者
郭建茂 [1 ,2 ]
吴越 [2 ]
杨沈斌 [1 ,2 ]
江晓东 [2 ]
谢晓燕 [2 ]
王锦杰 [2 ]
申双和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关键词
水稻; 分期播种; 高温胁迫; 产量贡献因子; 干物质转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研究自然高温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南粳45为试材,于2013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3个播期的分期播种试验,分别为4月30日(第1播期,No.1)、5月15日(第2播期,No.2)和5月31日(第3播期,No.3),并分析水稻产量及其性状、产量贡献因子、灌浆期茎和叶向穗的干物质转运及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HI)对高温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在试验播期范围内,随着播期的延后水稻表现为增产的趋势,其中No.1与其它两个播期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相比No.2和No.3,No.1产量分别降低3495.08kg·hm-2和6319.58kg·hm-2;就产量性状来看,No.1的结实率与其它两个播期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而3个播期间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总体上来看,高温主要表现为降低结实率和穗粒数;(2)抽穗末穗干重P0、灌浆期同化的干物质量ΔW、灌浆期茎和叶向穗转移的干物质量ΔT这3个产量贡献因子的贡献量均随着播期的推迟逐渐增大;从贡献率来看,对No.1和No.3产量贡献率最大的是ΔW,而No.2是ΔT;(3)3个播期中茎的干物质输出率(Dry matter export rate,DMER)和转化率(Dry matter transformation rate,DMTR)均超过叶的两倍(除No.1的DMER),叶的DMER和DMTR均表现为No.1最大,No.3最小,分别相差4.37和7.35个百分点,但No.1茎的DMER和DMTR均最小;(4)3个播期HI大小趋势与产量一致,表现为No.1(28.84%)<No.2(39.60%)<No.3(46.92%)。由此可见,在2013年将播期调整至5月中下旬有助于缓解高温对水稻造成的危害,从而保证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 [1] Effects of high night temperature and spikelet position on yield-related parameter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plants
    Mohammed, Abdul Razack
    Tarpley, Lee
    [J].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10, 33 (02) : 117 - 123
  • [2] Heat-Induced Floret Sterility of Hybrid Rice (Oryza sativa L.) Cultivars under Humid and Low Wind Conditions in the Field of Jianghan Basin, China
    Tian, Xiaohai
    Matsui, Tsutomu
    Li, Shouhua
    Yoshimoto, Mayumi
    Kobayasi, Kazuhiro
    Hasegawa, Toshihiro
    [J].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 2010, 13 (03) : 243 - 251
  • [3] High nighttime temperatures affect rice productivity through altered pollen germination and spikelet fertility.[J].A.R. Mohammed;L. Tarpley.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2009, 6
  • [4] Analysis of yield attributes and crop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Liangyoupeijiu, a hybrid rice recently bred in China
    Katsura, Keisuke
    Maeda, Shuhei
    Horie, Takeshi
    Shiraiwa, Tatsuhiko
    [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7, 103 (03) : 170 - 177
  • [5] 孕穗期施硅对高温下扬花灌浆期水稻干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刘奇华
    孙召文
    信彩云
    马加清
    [J]. 核农学报, 2016, 30 (09) : 1833 - 1839
  • [6] 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骆宗强
    石春林
    江敏
    刘杨
    宣守丽
    金之庆
    [J]. 中国农业气象, 2016, 37 (03) : 326 - 334
  • [7] 上海地区高温期间中稻穗部温度分布特征及对空壳率的影响
    顾忠良
    顾品强
    [J]. 气象科技, 2015, 43 (06) : 1181 - 1185
  • [8] 播期、品种类型对水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影响
    许轲
    孙圳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刘俊
    宋云生
    杨大柳
    魏海燕
    吴爱国
    王显
    吴冬冬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20) : 4222 - 4233
  • [9] IPCC第一工作组第五次评估报告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最新科学要点
    沈永平
    王国亚
    [J]. 冰川冻土, 2013, (05) : 1068 - 1076
  • [10] 播期和地点对不同生态类型粳稻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赵庆勇
    朱镇
    张亚东
    陈涛
    姚姝
    周丽慧
    于新
    赵凌
    王才林
    [J]. 中国水稻科学, 2013, 27 (03) : 297 -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