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湿地互花米草入侵机制

被引:24
作者
王维奇 [1 ,2 ,3 ]
徐玲琳 [3 ]
曾从盛 [1 ,2 ,3 ]
仝川 [1 ,2 ,3 ]
张林海 [1 ,2 ,3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
[3]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入侵种; 土著种; 生态化学计量学; 湿地; 闽江河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阐明湿地植物入侵的机制,选择闽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入侵种互花米草和土著种短叶茳芏根冠生物量、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分配以及植物养分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互花米草根冠比季节变化范围是0.49~1.64,平均值为1.11,低于短叶茳芏(变化范围是3.11~7.95,平均值为5.29);②互花米草季节平均的氮磷养分分配顺序为叶>根>茎,而土著种短叶茳芏按照叶>茎>根的顺序分配;③互花米草叶、茎季节平均C/N和C/P均表现出高于短叶茳芏,而根则低于短叶茳芏,N/P则均表现为互花米草叶、茎、根高于短叶茳芏;④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分配、同化器官(叶)和繁殖器官(根)养分分配以及C/N、C/P和N/P是互花米草得以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900 / 19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闽江河口湿地短叶茳芏氮、磷含量与积累量季节变化 [J].
曾从盛 ;
张林海 ;
仝川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5) :788-794
[2]   闽江河口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氮、磷养分季节动态 [J].
曾从盛 ;
张林海 ;
仝川 .
湿地科学, 2009, 7 (01) :16-24
[3]   闽江河口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 [J].
张林海 ;
曾从盛 ;
仝川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 (02) :25-33
[4]   崇明东滩湿地植被演替过程中生物量与氮含量的时空变化 [J].
闫芊 ;
何文珊 ;
陆健健 .
生态学杂志, 2006, (09) :1019-1023
[5]   入侵植物互花米草——生物学、生态学及管理 [J].
王卿 ;
安树青 ;
马志军 ;
赵斌 ;
陈家宽 ;
李博 .
植物分类学报, 2006, (05) :559-588
[6]   外来种互花米草入侵模式与爆发机制 [J].
邓自发 ;
安树青 ;
智颖飙 ;
周长芳 ;
陈琳 ;
赵聪蛟 ;
方淑波 ;
李红丽 .
生态学报, 2006, (08) :2678-2686
[7]   互花米草生物量年动态及其与滩涂生境的关系 [J].
徐国万 ;
卓荣宗 ;
曹豪 ;
李相敢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9, (03) :230-235
[8]  
闽江河口湿地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刘剑秋主编, 2006
[9]   Can ecological stoichiometry help explain patterns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J].
Gonzalez, Angelica L. ;
Kominoski, John S. ;
Danger, Michael ;
Ishida, Seiji ;
Iwai, Noriko ;
Rubach, Anja .
OIKOS, 2010, 119 (05) :779-790
[10]   Differences in plasticity between invasive and native plants from a low resource environment [J].
Funk, Jennifer L. .
JOURNAL OF ECOLOGY, 2008, 96 (06) :1162-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