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西北干旱区夏季大气边界层逆温强度和高度的频率密度研究
被引:23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王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段海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机构:
[1]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2]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大气边界层;
逆温强度;
频率密度;
西北干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3 [大气温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敦煌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外场加强观测试验数据,分析了夏季干旱区边界层高度、逆温层逆温强度以及频率密度的特征。结果表明,虚位温垂直变化的极值可以确定对流边界层(CBL)、稳定边界层(SBL)和残留层顶(RLT)的高度。夏季敦煌干旱区CBL、SBL和RLT的高度平均为2.09km、594m和3.53km,三者逆温层强度(Δθv,zi)平均为0.084~0.088K.(10m)-1。CBL高度基本遵从均匀分布,SBL和RLT高度分别遵从显著的伽玛分布和极值分布,三者的Δθv,zi均遵从显著的伽玛分布。CBL高度与Δθv,zi的联合频率密度在0.05≤Δθv,zi≤0.1K.(10m)-1的线状区域中最大,SBL高度与Δθv,zi的联合频率密度在SBL高度<1km、Δθv,zi=0.1K.(10m)-1和0.025K.(10m)-1附近的两区域中较大,RLT高度与Δθv,zi的联合频率密度则在RLT高度等于3.5km附近且Δθv,zi=0.11或Δθv,zi=0.06~0.08K.(10m)-1的区域中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377 / 238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我国干旱区深厚大气边界层与陆面热力过程的关系研究
[J].
张强
;
张杰
;
乔娟
;
王胜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9)
:1365-1374

张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张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乔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安市气象局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王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2]
洱海湖滨大气边界层结构及特征分析
[J].
徐安伦
;
董保举
;
刘劲松
;
孙绩华
;
朱以维
.
高原气象 ,
2010, (03)
:637-644

徐安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

董保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

刘劲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

孙绩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

朱以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
[3]
西北干旱区冬、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对比研究
[J].
乔娟
;
张强
;
张杰
;
王胜
.
中国沙漠,
2010, 30 (02)
:422-431

乔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西安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张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4]
青藏高原东部及下游地区冬季边界层的观测分析
[J].
蒋兴文
;
李跃清
;
王鑫
;
赵兴炳
;
何光碧
.
高原气象 ,
2009, (04)
:754-76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省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光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5]
西北干旱区夏季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其陆面过程特征
[J].
张强
;
王胜
.
气象学报,
2008, (04)
:599-608

张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王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6]
极端干旱荒漠区典型晴天大气热力边界层结构分析
[J].
张强
;
赵映东
;
王胜
;
马芳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11)
:1150-1159

张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暨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暨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赵映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暨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王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暨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暨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马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暨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暨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7]
夏季青海湖局地环流及大气边界层特征的数值模拟
[J].
吕雅琼
;
杨显玉
;
马耀明
.
高原气象 ,
2007, (04)
:686-692

吕雅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杨显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8]
极端干旱荒漠地区大气热力边界层厚度研究
[J].
张强
.
中国沙漠,
2007, (04)
:614-620

张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9]
夏季金塔边界层风、温度和湿度结构特征的初步分析
[J].
韦志刚
;
吕世华
;
胡泽勇
;
张宇
;
陈世强
;
李振朝
;
奥银焕
;
李锁锁
;
张拥军
;
谷良雷
.
高原气象,
2005, (06)
:846-85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世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世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拥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谷良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10]
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NWC-ALIEX)及其研究进展
[J].
张强
;
黄荣辉
;
王胜
;
卫国安
;
曹晓彦
;
侯旭宏
;
吕世华
;
胡泽勇
;
马耀明
;
韦志刚
;
聂彦将
;
高洪春
;
高红梅
;
阎宇平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4)
:427-441

张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黄荣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王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卫国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曹晓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侯旭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吕世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胡泽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马耀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韦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聂彦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高洪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高红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阎宇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