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区稻田氮磷面源污染生态治理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1
作者
朱海洋 [1 ]
郑世宗 [2 ]
徐海波 [2 ]
机构
[1] 缙云县水利局
[2]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关键词
稻田; 氮磷面源; 生态治理; 试验;
D O I
10.13522/j.cnki.ggps.2009.05.004
中图分类号
X592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针对丘陵区稻田排放的氮磷面源污染,在田间试验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水生经济作物(茭白、莲藕、荸荠)、不同湿地配置比例(1∶5、1∶10、1∶20)对其的净化效果。综合2年的试验结果,针对丘陵区稻田氮磷面源污染,研究提出了适宜的生态治理技术模式,即构建1∶20配置比例的茭白湿地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去除氮、磷中的贡献 [J].
尹炜 ;
李培军 ;
裘巧俊 ;
宋志文 ;
席俊秀 .
生态学杂志, 2006, (02) :218-221
[2]   用于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及其效果 [J].
杨林章 ;
周小平 ;
王建国 ;
王德建 ;
施卫明 ;
史龙新 .
生态学杂志, 2005, (11) :121-124
[3]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J].
王圣瑞 ;
年跃刚 ;
侯文华 ;
金相灿 .
湖泊科学, 2004, (01) :91-96
[4]   降雨──产流过程与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J].
邬伦,李佩武 .
环境科学学报, 1996, (01) :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