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12
作者
李有兵
李硕
李秀双
姜振辉
师江澜
田霄鸿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 小麦-玉米轮作;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16.10.019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为关中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二熟轮作体系下大规模实行机械化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在陕西关中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耕作制度下,小麦秸秆设高留茬还田(WH)、粉碎还田(WC)和不还田(WN)3种还田方式,玉米秸秆设深松还田(MM)、旋耕还田(MC)和不还田(MN)3种还田方式,通过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得到9种秸秆还田模式,分别为WH-MM、WH-MC、WH-MN、WC-MM、WC-MC、WC-MN、WN-MM、WN-MC、WN-MN,测定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速效氮,其变异系数最高,达32.38%,是反映土壤质量变化最为敏感的指标。秸秆还田后其自身所含有机碳矿化以CO2形式释放于大气,进入土壤较少,因此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为5.3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经计算可知,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玉米秸秆旋耕还田(WH-MC)模式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最高,达0.751 0,其小麦籽粒和秸秆产量较高,土壤质量相对较优。【结论】综合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WH-MC是关中地区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组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 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玮
    乔玉强
    陈欢
    曹承富
    杜世州
    赵竹
    [J]. 生态学报, 2014, 34 (17) : 5052 - 5061
  • [2] 主成分分析在三七连作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张子龙
    王文全
    缪作清
    李世东
    杨建忠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 (06) : 1636 - 1644
  • [3] 秸秆还田对江西农田土壤固碳影响的模拟分析
    林飞燕
    吴宜进
    王绍强
    周蕾
    杨风亭
    石浩
    蔡锦涛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28 (06) : 981 - 993
  • [4] 南方地区秸秆还田对土壤综合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杨帆,董燕,徐明岗,包耀贤.应用生态学报. 2012(11)
  • [5] 施肥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及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张亚丽
    吕家珑
    金继运
    李书田
    陈占全
    高旭升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2) : 307 - 314
  • [6] 温度与微生物制剂对小麦秸秆腐解及土壤碳氮的影响
    Shaukat Ali Abro
    把余玲
    田霄鸿
    李萌
    游东海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 (01) : 115 - 122
  • [7] 关中平原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附视频
    南雄雄
    游东海
    田霄鸿
    李锦
    王淑娟
    崔娟
    刘廷
    [J]. 华北农学报, 2011, (05) : 222 - 229
  • [8] 中国土壤质量标准研究现状及展望
    陈美军
    段增强
    林先贵
    [J]. 土壤学报, 2011, 48 (05) : 1059 - 1071
  • [9]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路文涛
    贾志宽
    张鹏
    王维
    侯贤清
    杨保平
    李永平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3) : 522 - 528
  • [10] 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张汪寿
    李晓秀
    黄文江
    李建辉
    任万平
    高中灵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12) : 311 -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