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性地震和降雨滑坡的体积与运动距离研究

被引:24
作者
樊晓一 [1 ,2 ]
乔建平 [3 ]
韩萌 [2 ]
曾耀勋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3]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地震滑坡; 降雨滑坡; 等价摩擦系数; 最大水平距离; 最大垂直距离;
D O I
10.16285/j.rsm.2012.10.016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为预测和评价灾难性滑坡的致灾机制,基于国内近年来地震和降雨诱发的灾难性滑坡资料,对地震和降雨滑坡的等价摩擦系数H/L、最大水平运动距离L、最大垂直运动距离H与滑坡体积V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灾难性地震和降雨滑坡的远程运动特征以及不同规模滑坡最大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优势距离。研究结果表明,滑坡的H/L、L、H与V具有幂律关系,其中H/L与V具有负幂律关系,L、H与V具有正幂律关系。同一规模等级的地震和降雨诱发灾难性滑坡的水平和垂直运动距离不同。以H/L=0.42作为滑坡远程运动的标准,地震诱发的灾难性滑坡与滑坡远程运动的关系较小,而降雨诱发灾难性滑坡与滑坡的远程运动的关系较大。根据滑坡运动距离的累积分布表,以80%滑坡的运动距离所分布的范围,建立了滑坡不同规模等级的优势运动距离区间,同规模等级的地震滑坡和降雨滑坡在水平和垂直运动的优势距离区间上存在差异。灾难性滑坡的运程不仅受滑坡体积的控制还与其诱发机制相关,其研究成果可为由地震和降雨诱发的灾难性滑坡的致灾区域和致灾强度的预测和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051 / 30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 [31] 武隆县油坊沟滑坡机理与稳定性分析
    张春祥
    [J]. 路基工程, 2008, (03) : 194 - 195
  • [32] 青海八大山滑坡群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研究
    崔芳鹏
    胡瑞林
    谭儒蛟
    杨坤
    于进庆
    张明
    王立朝
    李雄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4) : 848 - 857
  • [33] 云南虎跳峡“滑石板”岩质滑坡的基本特征与成因
    曾庆利
    张西娟
    杨志法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7, (03) : 1 - 6
  • [34] 两龙滑坡特征及转化泥石流机制分析
    樊晓一
    王成华
    乔建平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6) : 160 - 162
  • [35] 重庆万州区民国场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
    简文星
    殷坤龙
    闫天俊
    程传军
    [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5, (04) : 24 - 27
  • [36] 四川省达州地区团包咀滑坡成因机制及防治措施探讨
    胥良
    李云贵
    刘汉超
    [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5, (04) : 142 - 143+145
  • [37] 重庆万州吉安滑坡特征与成因研究
    李守定
    李晓
    董艳辉
    刘艳辉
    吴疆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17) : 3159 - 3164
  • [38] 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特大型滑坡分析
    乔建平
    吴彩燕
    李秀珍
    樊晓一
    何思明
    田宏岭
    徐创禄
    [J]. 山地学报, 2005, (04) : 4458 - 4461
  • [39] 重庆万盛煤矸石山自燃爆炸型滑坡碎屑流成因探讨
    赵宇
    崔鹏
    王成华
    樊晓一
    朱颖彦
    高克昌
    [J]. 山地学报, 2005, (02) : 169 - 173
  • [40] 贵州省纳雍县岩脚寨基岩顺层滑坡特征及研究意义
    王尚彦
    王纯厚
    张慧
    陈明华
    石磊
    [J]. 贵州地质, 2003, (04) : 239 - 24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