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探讨泥蚶的遗传分化

被引:29
作者
郑文娟 [1 ]
朱世华 [1 ,2 ]
沈锡权 [2 ]
刘必谦 [1 ]
潘志崇 [2 ]
叶央芳 [1 ]
机构
[1] 宁波大学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系
关键词
泥蚶; COI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PCR技术对我国沿海地区7个泥蚶群体的线粒体COI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遗传分析。在来自7个群体的38个泥蚶样本均得到660bp的COI基因片段序列,共103个多态位点,组成17种单倍型;数据分析表明:7个群体形成了二大类群:福建以北(包括福建)的5个群体(江苏盐城、浙江奉化、浙江乐清养殖和自然群体、福建福鼎)形成一个类群,类群内的遗传距离为0.0016;福建以南的类群(广东湛江、海南海口)形成一个类群,遗传距离为0.0006;二个类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529,表现为高度的分化。因此我国沿海泥蚶已分化形成福建以南和以北二大类群,二大类群之间的遗传分化已达到亚种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ark shell Scapharca broughtonii Schrenck from Korea, China, and Russia based on COI gene sequences [J].
Cho, Eun-Seob ;
Lung, Choon-Goon ;
Sohn, Sang-Gyu ;
Kim, Chul-Won ;
Han, Seock-Jung .
MARINE BIOTECHNOLOGY, 2007, 9 (02) :203-216
[2]   The phylogeny and taxonomy of austral monodontine topshells (Mollusca:Gastropoda:Trochidae), inferred from DNA sequences [J].
Donald, KM ;
Kennedy, M ;
Spencer, HG .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5, 37 (02) :474-483
[3]   Molecular systematics of the order Anaspidea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 sequence (12S, 16S, and COI) [J].
Medina, M ;
Walsh, PJ .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0, 15 (01) :41-58
[4]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探讨长江华溪蟹的遗传分化 [J].
郑芳 ;
吕秀玲 ;
孙红英 ;
赵强 .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103-105
[5]   3种蛏类线粒体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及其系统学初步研究 [J].
陈丽梅 ;
孔晓瑜 ;
喻子牛 ;
于珊珊 ;
徐晖 .
海洋科学, 2005, (08) :29-34
[6]   不同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J].
张永普 ;
林志华 ;
应雪萍 .
水产学报, 2004, (03) :339-342
[7]   福建南北泥蚶种内分化的RAPD分析 [J].
李成华 ;
李太武 ;
宋林生 ;
苏秀榕 .
动物学研究, 2003, (05) :362-366
[8]   魁蚶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测定及其应用前景 [J].
孔晓瑜 ;
姜艳艳 ;
相建海 ;
喻子牛 ;
刘亚军 .
海洋科学, 2001, (12) :46-48
[9]   泥蚶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研究 [J].
喻子牛 ;
孔晓瑜 ;
杨锐 ;
王如才 ;
刘必谦 .
中国水产科学, 1997, (S1) :16-22
[10]  
泥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J].吕振明;李太武;苏秀榕;.高技术通讯.200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