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采煤沉陷区水域水体富营养化及氮、磷限制模拟实验

被引:30
作者
王婷婷 [1 ]
易齐涛 [1 ]
胡友彪 [1 ]
严家平 [2 ]
喻怀君 [3 ]
董祥林 [3 ]
机构
[1] 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2]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3]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氮; 磷; 营养限制实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选取两淮采煤沉陷区内3个不同营养水平的水域为研究站点,即淮北南湖站(HBNH)、淮南潘谢顾桥站(PXGQ)和潘谢谢桥站(PXXQ),首先分析了水体营养盐含量、比例结构和营养状态指数,3个站点TP浓度的年均值分别为0.056、0.064和0.092 mg/L,TN浓度年均值则为1.00、0.94和2.67 mg/L,3个站点水体呈现"中营养-轻度富营养"和"中度富营养"2种营养状态,总体上表现出P相对N缺乏的特征.设置对照组、加氮组、加磷组和加氮磷组开展秋季氮、磷限制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HBNH、PXXQ两个站点为P限制,而PXGQ站点则为N限制.尽管水体正磷酸盐浓度较低,但由于藻类具有利用有机磷或储备P库的能力,3个研究站点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初级生产力,HBNH、PXGQ和PXXQ 3个站点的叶绿素a浓度年均值分别为13.07、26.95和46.25 mg/m3,与各水体的营养水平保持一致.两淮采煤沉陷区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关键可能在于调控磷元素的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916 / 92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   淮南潘一矿塌陷水域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和迁移转化特征 [J].
谢凯 ;
张雁秋 ;
易齐涛 ;
严家平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 (10) :1867-1874
[3]   基于NEB试验的不同湖泊夏季营养物投入与藻类响应关系的比较:以淀山湖、小兴凯湖和洱海为例 [J].
王菲菲 ;
李小平 ;
程曦 ;
吴雪峰 .
湖泊科学, 2012, 24 (01) :51-58
[4]   氮磷比对水华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 [J].
许海 ;
朱广伟 ;
秦伯强 ;
高光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10) :1676-1683
[5]   富营养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限制研究 [J].
王松波 ;
耿红 ;
刘娟娟 ;
许浩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S1) (S1) :149-153
[6]   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 [J].
邓道贵 ;
孟小丽 ;
雷娟 ;
张赛 ;
杨威 ;
金显文 .
生态科学, 2010, 29 (06) :499-506
[7]   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 [J].
何芳 ;
徐友宁 ;
乔冈 ;
刘瑞平 .
中国地质, 2010, 37 (05) :1520-1529
[8]   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J].
邓道贵 ;
邢荣龙 ;
马睿 ;
张赛 ;
孟小丽 ;
杨威 .
湖泊科学, 2010, 22 (04) :591-597
[9]  
太湖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空间分布及生态意义[J]. 路娜,胡维平,邓建才,翟淑华,陈效民,周小平.环境科学. 2009(10)
[10]   采煤沉陷区雨洪利用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J].
王振龙 ;
章启兵 ;
李瑞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7) :1155-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