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泉头组三、四段河流相储层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被引:24
作者
张顺
崔坤宁
张晨晨
金明玉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扶杨油层; 砂地比; 上生下储; 河流相储层; 岩性油藏; 泉头组;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依据大量钻井、测井、地震及实验室分析资料,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沉积地质学及油气成藏理论,通过成藏条件研究认识到,松辽盆地扶杨油层为河流相低孔、低渗储层,上覆的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湖相泥岩既是烃源岩又是区域性盖层,因此具有上生下储式成藏特征。油?源对比表明,油气垂直下排最大距离可达550 m,平均约300 m。明水组沉积末期,盆地反转应力场产生了大量断穿烃源岩及扶杨油层的断层并在源岩及储层内产生大量裂缝,同时源岩进入生烃高峰期,于是在构造应力及生烃超压作用下油气沿断层及裂缝下排到扶杨油层而成藏。因此,明水组沉积末期成为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曲流河点砂坝具有较好的物性,是油气的主要储集体。受浅水湖泊形成的泥岩盖层影响,形成了两套含油层系,油藏主要发育在近油源的扶余油层,盆地范围内具有统一的油?水界面。青山口组一段高成熟烃源岩控制了油藏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区,较低的砂地比决定了扶杨油层以发育岩性油藏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411 / 419+429 +4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Lacustrine turbidite channels and fans in the Mesozoic Songliao Basin, China [J].
Feng Zhi-qiang ;
Zhang Shun ;
Cross, Timothy A. ;
Feng Zi-hui ;
Xie Xi-nong ;
Zhao Bo ;
Fu Xiu-li ;
Wang Cheng-shan .
BASIN RESEARCH, 2010, 22 (01) :96-107
[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basins in China.[J].Li Desheng.Journal of Southeast Asian Earth Sciences.1996, 3
[3]   松辽盆地西斜坡泥岩地层压实规律 [J].
赵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4) :486-492
[4]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岩性油气藏物理模拟 [J].
牟雪梅 ;
赵卫卫 ;
查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2) :219-224+231
[5]   扶余油田杨大城子组曲流河相油藏单砂体层次细分及成因 [J].
李军 ;
宋新民 ;
薛培华 ;
张海龙 ;
孙景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1) :119-125
[6]   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田泉头组四段沉积相研究 [J].
胡学智 ;
鲍志东 ;
那未红 ;
张庆国 ;
周新茂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3) :334-341
[7]   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纪超层序特征 [J].
林春明 ;
冯志强 ;
张顺 ;
赵波 ;
卓弘春 ;
李艳丽 ;
薛涛 .
古地理学报, 2007, (06) :619-634
[8]   陆相坳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下岩性地层圈闭/油藏类型与分布规律——以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为例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谷志东 .
地质科学, 2006, (04) :711-719
[9]   松辽盆地中部含油组层序地层格架及介形类特征的响应附视频 [J].
梁江平 ;
辛仁臣 ;
王树恒 ;
姚勇 ;
王颖 ;
杜金玲 .
地层学杂志, 2005, (04) :405-409
[10]   松辽盆地的反转构造作用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J].
侯贵廷 ;
冯大晨 ;
王文明 ;
杨默涵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1) :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