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纯阳宫所藏明代一尊星宿彩塑颜料分析

被引:6
作者
马燕莹 [1 ]
张建华 [2 ]
胡东波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
关键词
纯阳宫; 彩塑; 明代; 颜料; 拉曼光谱; 扫描电镜与能谱;
D O I
10.16334/j.cnki.cn31-1652/k.2015.04.010
中图分类号
K879.3 [古代雕塑];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摘要
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手段提取古代彩塑信息并与文献结合,可以推断其工艺、材料和制作时间,进而确定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为艺术史研究和保护修复提供信息与帮助。因此,本工作利用三维视频显微镜(3D Video Microscope)、偏光显微镜(PLM)、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X)、X-射线衍射仪(XRD)和大腔体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等分析了山西太原纯阳宫所藏一尊明代道教星宿彩塑脱落样品,发现彩塑经过多次重绘。其中星宿足部经过四次重绘,从胎体至表面层使用的黑色颜料为炭黑(C),绿色颜料为氯铜矿(CuCl2·3Cu(OH)2),白色颜料为铅白(PbCO3),褐红色颜料为靛青(C6H10N2O2)与黄丹(PbO)的混合物。彩塑头部经过两次重绘,分别使用了群青(Na6-8Al6Si6O24(S2-4)和靛青。彩塑躯干部位表层红色颜料为朱砂(HgS)和铅丹(Pb3O4)的混合物,黄色颜料为铅铬黄(PbCrO4),蓝色颜料为群青,绿色颜料为铅铬黄(PbCrO4)与群青的混合物。彩塑白粉层成分为石英(SiO2)与高岭土(Al2Si2O7·2H2O)的混合物。分析结果表明,此尊星宿彩塑在过去的数百年间曾经多次重绘或修葺,根据不同白粉层成分组成相近判断,保存该彩塑群的寺观有将高岭土作为白粉层的传统。研究结果可为保护材料和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信息和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6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西藏拉萨大昭寺转经廊壁画制作工艺研究 [J].
王乐乐 ;
李志敏 ;
张晓彤 ;
梅建军 ;
马清林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4, 26 (04) :84-92
[2]   一幅明代水陆画颜料的分析鉴别 [J].
王欢欢 ;
程爱民 ;
马清林 ;
王治涛 ;
王昌燧 .
敦煌研究, 2014, (05) :119-124
[3]   敦煌莫高窟第44窟壁画材质及起甲病害研究 [J].
马赞峰 ;
汪万福 .
敦煌研究, 2014, (05) :108-118
[4]   一组古代丝织品上蓝色植物染料的分析鉴定 [J].
何秋菊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2, 24 (03) :59-66
[5]   对铅铬颜料的再认识 [J].
杜昌林 .
中国涂料, 2012, 27 (07) :14-17
[6]   甘肃省天水伏羲庙壁画颜料显微分析 [J].
夏寅 ;
王伟锋 ;
刘林西 ;
齐扬 ;
张芳 ;
张家峰 ;
张尚欣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 23 (02) :18-24
[7]   道教人物画像颜料的原位无损分析 [J].
何秋菊 ;
李涛 ;
施继龙 ;
赵瑞廷 ;
李玉玲 ;
邵芳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 22 (03) :61-68
[8]   中国古代彩绘艺术中应用青金石颜料的产地之谜 [J].
王进玉 .
文博, 2009, (06) :396-402
[9]   传统靛青染料的生产工艺 [J].
刘剑 ;
王业宏 ;
郭丹华 .
丝绸, 2009, (11) :42-43+50
[10]   内蒙古阿尔寨石窟壁画制作工艺和颜料的分析研究 [J].
夏寅 ;
郭宏 ;
王金华 ;
巴图吉日嘎拉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7, (02)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