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流通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迫在眉睫。提高流通效率的决策基础在于对商品流通效率本身有一个较为客观、准确的测量,并在此基础上甄别不同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拓展的两阶段DEA模型,以我国2006-2013年各省区为决策单元,对商品流通效率进行了实证测量,并采用窗口分析进行修正。进而,本文构建Tobit模型分析了物流基础设施水平、渠道长度、流通规模、政府参与、连锁化与信息化水平对流通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甄别了这些因素对零售效率和批发效率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流通渠道长度、物流基础设施水平、政府参与和信息化水平对流通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流通规模与连锁化水平对流通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因素对批发环节与零售环节的效率作用方向存在差异,与对整体流通效率的影响不尽相同;在逐步提升和发挥各因素正面作用的基础上,对批发与零售环节的针对性调整也是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