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政策的困境、原因与对策——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

被引:22
作者
卢玮静 [1 ]
赵小平 [2 ]
张丛丛 [3 ]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益慈善研究院
[2]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中心
[3]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政策前提; 社会组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3 [生活、居住、交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正在力图摆脱传统的国家包办一切的情形,逐渐构建"多方协同、合作共治"新的政策框架,这也是当前社区治理体制转型的前沿点。从公共管理的国际经验来看,该框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好"政策却在当前现实中遭遇了一系列治理的困局。从政策分析的视角来观察,造成社区治理困局的并非是政策框架本身,而是源于一系列政策前提的缺失,它们涉及政治、经济与技术、社会与环境、社区基础以及行政与法律多个方面。因此,未来公共政策应当在保持既有社区治理框架先进性的同时,努力构建能保证其顺利运行的政策前提,尤其需要注重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完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对社区居民理性公民意识和现代公益理念的培育。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论城市社区居委会工作中的行政化倾向[D]. 沈剑霞.浙江大学. 2004
[12]  
社区治理[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赵小平, 2012
[13]  
公共政策学[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王曙光, 2008
[14]  
公共政策概论[M]. 安徽人民出版社 , 徐彬, 2007
[15]  
公共政策分析教程[M]. 中国城市出版社 , 陈振明主编, 2004
[16]   INCENTIVES IN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S [J].
SAPPINGTON, DEM .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1, 5 (02) :45-66
[17]   社区居委会直选中居民参与行为的调查分析——以H市为例 [J].
陈宇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4) :134-138
[18]   转型时期居委会的三重角色——以武汉市C社区为例 [J].
张鸣宇 ;
汪智汉 .
社会主义研究, 2005, (04) :94-97
[19]   社区自组织与直选成本——以武汉市柴东社区和宁波市澄浪社区为个案 [J].
陈伟东 ;
吴猛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5, (02)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