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面分析法对绿茶中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6
作者
孙业良 [1 ,2 ]
姜明杉 [1 ]
陈暄 [1 ]
林智 [2 ]
吕海鹏 [2 ]
王玉花 [1 ]
房婉萍 [1 ]
黎星辉 [1 ]
机构
[1] 不详
[2] 南京农业大学茶叶科学研究所
[3] 不详
[4] 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5] 不详
关键词
绿茶; 黄酮; 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D O I
10.14067/j.cnki.1003-8981.2009.03.001
中图分类号
TQ461 [中草药制剂的生产];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为了优化茶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以炒青绿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绿茶中黄酮提取效率的4个因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固比进行了研究,并建立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液固比和乙醇体积分数是影响绿茶黄酮提取效果的主要因子;黄酮提取率(R)与液固比(C),乙醇体积分数(D),提取温度的二次项(B2),液固比的二次项(C2),乙醇体积分数的二次项(D2)的数学模型为R=0.970+0.190C+0.089D+0.030CD-0.120B2-0.230C2-0.230D2;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48 h,提取温度70.6℃,乙醇体积分数62.1%,液固比(mL/g)17.65,最大提取率为1.03%。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红茶中黄酮甙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J].
高晴晴 ;
江和源 ;
张建勇 ;
袁新跃 ;
寇小红 ;
高琪 ;
刘晓辉 ;
柯昌强 .
茶叶科学, 2008, (04) :277-281
[2]   发酵法产氢培养基的响应面分析优化 [J].
潘春梅 ;
樊耀亭 ;
赵攀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1) :38-44
[3]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的乌饭树叶总黄酮提取条件 [J].
余清 ;
许慧星 ;
肖小蓉 ;
陈绍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1) :93-97
[4]   超微粉碎对绿茶黄酮类物质提取率及风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J].
杨春瑜 ;
薛海晶 ;
夏文水 .
食品科学 , 2007, (09) :319-324
[5]   茶籽饼粕中黄酮苷的HPLC分析、制备与MS鉴定 [J].
江和源 ;
柯昌强 ;
王川丕 ;
陈小强 ;
袁新跃 .
茶叶科学, 2005, (04) :56-61
[6]   银杏茶中总黄酮的水溶浸出行为研究 [J].
刘军凯 ;
顾娟 ;
安莲英 ;
周春旋 .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5, (10) :69-71
[7]  
Optimization of Cultivation Conditions for Exopolysaccharide and Mycelial Biomass by Clitocybe sp. Using Box-Behnken Design[J]. WANG Yun-xiang, L Feng-xia and LU Zhao-xinLaboratory of Food Processing and Quality Control,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P.R.China.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4(09)
[8]   Optimization of a cultural medium for bacteriocin production by Lactococcus lacti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J].
Li, C ;
Bai, JH ;
Cai, ZL ;
Fan, OY .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2, 93 (01) :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