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心理学视角下网络成瘾心理归因及干预研究

被引:17
作者
刘映海 [1 ]
丹豫晋 [2 ]
机构
[1]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2] 太原科技大学体育系
关键词
网络成瘾; 心理归因; 体育锻炼; 解释模型; 锻炼心理学;
D O I
10.19582/j.cnki.11-3785/g8.2009.08.016
中图分类号
R749.99 [其他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综述了最新网络成瘾心理归因及损害的实证研究。运用锻炼心理学理论透析了网络成瘾的ACE模型、认知——行为模型和阶段模型,发现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方法符合这三种权威模型的解释原则。基于此,提出:1)网络成瘾归因主要表现在心理问题,涉及到动力因素、人格因素及认知等方面;2)个体无意识需要通过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满足;3)当前网络成瘾现象仍有蔓延之势、治疗机构方法各异、效果不佳、学科整合不力。尤其是我国人口数量巨大,预防远远重要于治疗;4)随着锻炼心理学的长足发展,体育锻炼和干预将服务于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等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季浏主编, 2006
[12]  
信息时代与心理调节[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颜世富主编, 2001
[13]  
互联网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PatriciaWallace著, 2001
[14]  
Short form of the WAIS-III for use with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 . Crystal R. Blyler,James M. Gold,Virginia N. Iannone,Robert W. Buchanan.Schizophrenia Research . 2000 (2)
[15]   Contribution of Arnett's inventory of sensation seeking and Zuckerman's sensation seeking scale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athletes engaged in high and low risk sports [J].
Zarevski, P ;
Marusic, I ;
Zolotic, S ;
Bunjevac, T ;
Vukosav, Z .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998, 25 (04) :763-768
[16]   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 [J].
昝玉林 .
中国青年研究 , 2005, (07) :68-71
[17]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人格特征研究 [J].
杨文娇 ;
周治金 .
高等教育研究, 2005, (06) :69-73
[18]   中学生的互联网使用与其应对方式的关系 [J].
李宏利 ;
雷雳 .
心理学报, 2005, (01) :87-91
[19]   大学生上网行为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研究 [J].
李秀敏 ;
阴国恩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01) :34-37
[20]   感觉寻求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J].
张明 ;
陈丽娜 .
东北师大学报, 2003, (03) :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