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构造带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90
作者
杨启军
徐义刚
黄小龙
罗震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高黎贡构造带; 花岗岩; 成因; 地球化学; 地质年代学; 中特提斯; 怒江洋; 碰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产于高黎贡山脉的花岗岩(简称高黎贡花岗岩)记录中生代以来高黎贡构造带形成、演化的全部过程,高黎贡花岗岩的成因研究对于查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和演化乃至整个冈底斯地块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高黎贡花岗岩为一套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组成的花岗质杂岩体,空间上构成一条南北向分布的挟持于怒江剪切带和龙川江剪切带之间狭长透镜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揭示,高黎贡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其岩浆来源于中、下地壳前寒武纪变质岩的深熔作用。花岗岩源区成分不均一,以变质硬砂岩为主,并含有变质玄武岩,形成于岛弧-陆陆碰撞环境。SHRIMP锆石U-Pb定年表明,高黎贡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126~118Ma),其年龄、地球化学特征与拉萨地块北缘花岗岩一致,说明它为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的东延部分,是中特提斯怒江洋洋壳向南俯冲和海洋闭合过程的岩浆响应,而与新特提斯雅鲁藏布江洋的演化无关。
引用
收藏
页码:817 / 83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冈底斯岛弧造山作用的重要地质事件信息.[A].王立全;潘桂棠;李才;朱弟成;.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2004,
  • [2] 过铝花岗岩的研究动向和进展——兼论西藏过铝花岗岩
    廖忠礼
    莫宣学
    潘桂棠
    朱弟成
    王立全
    赵志丹
    江新胜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4, (02) : 22 - 29
  • [3] 西藏折无地区晚白垩世二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
    翟庆国
    李才
    王天武
    朱志勇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1) : 27 - 31
  • [4] 青藏高原中新生代花岗岩Sr、Nd同位素研究
    邱瑞照
    邓晋福
    周肃
    肖庆辉
    蔡志勇
    刘翠
    [J]. 地球学报, 2003, (06) : 611 - 617
  • [5] 西藏过铝花岗岩研究近况
    廖忠礼
    莫宣学
    潘桂棠
    朱弟成
    赵志丹
    王立全
    江新胜
    [J]. 地学前缘, 2003, (04) : 437 - 438
  • [6] 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过程的火山作用响应
    莫宣学
    赵志丹
    邓晋福
    董国臣
    周肃
    郭铁鹰
    张双全
    王亮亮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135 - 148
  • [7]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岩浆演化及其金矿成岩成矿动力学模式
    卫万顺
    张宇辉
    路彦明
    刘桂阁
    [J]. 黄金科学技术, 2003, (03) : 1 - 10
  • [8] 利用MC-ICPMS精确测定143Nd/144Nd和Sm/Nd比值
    梁细荣
    韦刚健
    李献华
    刘颖
    [J]. 地球化学, 2003, (01) : 91 - 96
  • [9] (LP)MC-ICPMS方法精确测定液体和固体样品的Sr同位素组成
    韦刚健
    梁细荣
    李献华
    刘颖
    [J]. 地球化学, 2002, (03) : 295 - 299
  • [10] 硅酸盐岩石化学组成的ICP-AES和ICP-MS准确测定:酸溶与碱熔分解样品方法的对比
    李献华
    刘颖
    涂湘林
    胡光黔
    曾文
    [J]. 地球化学, 2002, (03) : 289 -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