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山西吕梁山中段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被引:24
作者:
于津海
王德滋
王赐银
王丽娟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吕梁中段;
花岗质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元古代;
岩石成因;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4.04.003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吕梁山中段花岗质岩石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研究区存在两期古元古代花岗质岩浆活动 ,分别形成于 2 0 6 3Ma和 180 6Ma ;它们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石英二长岩具有埃达克质岩浆特点 ,低SiO2 ,MgO ,Y和Yb ,高Al2 O3,Na2 O ,Sr,Ba和Sr/Y比值 ,没有明显的Eu异常 ;后期二长花岗岩则具高SiO2 ,Rb ,Nb ,Y ,Yb和低Na2 O ,Al2 O3,Sr的特点 ,并具低的Sr/Y比值和明显的Eu负异常。结合同位素特征 ,道仁沟石英二长岩被解释为古老的地壳物质在地幔深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 ,并与地幔围岩发生了物质交换。而宽坪花岗岩则由石榴子石麻粒岩在地壳深度分解熔融产生。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分别形成于同碰撞和造山后两种不同的构造背景。吕梁群主变质作用与第二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 ,它们具有等温降压的顺时针PTt轨迹 ,表明它们经历了快速抬升的变质过程。这一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与华北地块许多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同时发生 ,暗示从这个时间开始华北地块处于拉张构造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500 / 513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