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兼论原-古特提斯洋的演化

被引:94
作者
王立全 [1 ]
潘桂棠 [1 ]
李才 [2 ]
董永胜 [2 ]
朱弟成 [1 ]
袁四化 [1 ]
朱同兴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藏北羌塘中部;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 原-古特提斯洋; 堆晶辉长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位于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的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岩,主要由辉石橄榄岩、堆晶辉石岩、堆晶辉长岩、斜长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对堆晶辉长岩中锆石的矿物学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堆晶辉长岩中发育3种内部结构特征的锆石晶体,锆石Th、U含量和Th/U值揭示了同一岩浆系统中结晶形成的岩浆锆石。获得堆晶辉长岩SHRIMP锆石U-Pb谐和年龄461Ma±7Ma(MSWD=1.3)、431.7Ma±6.9Ma(MSWD=0.54),分别代表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原-古特提斯洋扩张过程中早期(中奥陶世Darriwilian阶晚期)、晚期(早志留世Telychian阶中期)的岩浆作用事件。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岩具有MORB的特征,代表了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残存的早古生代蛇绿岩,也是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目前为止认知时代最早的原-古特提斯洋壳的残迹。羌塘中部早古生代蛇绿岩的确定及其年代学的约束,使得龙木错-双湖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时代至少可以追溯到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并推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南羌塘古生代增生楔及其中生代盆地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共同构成了青藏高原特提斯大洋最终消亡的巨型缝合带,晚古生代原-古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消减导致了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岛弧型火山岩、二叠纪花岗闪长岩和大洋俯冲型榴辉岩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045 / 205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 [1] 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岛弧造山作用:火山岩和地球化学证据
    王立全
    潘桂棠
    朱弟成
    周长勇
    袁四化
    张万平
    [J]. 地质通报, 2008, (09) : 1509 - 1534
  • [2] 西藏东巧蛇绿岩中辉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夏斌
    徐力峰
    韦振权
    张玉泉
    王冉
    李建峰
    王彦斌
    [J]. 地质学报, 2008, (04) : 528 - 531
  • [3]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研究二十年
    李才
    [J]. 地质论评, 2008, (01) : 105 - 119
  • [4] 青藏高原羌塘早古生代蛇绿岩——堆晶辉长岩的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李才
    董永胜
    翟庆国
    王立全
    阎全人
    吴彦旺
    何彤彤
    [J]. 岩石学报, 2008, 24 (01) : 31 - 36
  • [5]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的大洋俯冲型榴辉岩:古特提斯洋盆的残留?
    杨经绥
    许志琴
    李天福
    李化启
    李兆丽
    任玉峰
    徐向珍
    陈松永
    [J]. 地质通报, 2007, (10) : 1277 - 1287
  • [6] 西藏东部八宿地区发现退变质榴辉岩
    董永胜
    谢尧武
    李才
    沙绍礼
    [J]. 地质通报, 2007, (08) : 1018 - 1020
  • [7] 西藏羌塘中部古特提斯洋残片?——来自果干加年山变质基性岩地球化学证据
    翟庆国
    李才
    黄小鹏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7) : 866 - 872
  • [8] 青藏高原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闭合的年代学证据——来自果干加年山蛇绿岩与流纹岩Ar-Ar和SHRIMP年龄制约
    李才
    翟庆国
    陈文
    董永胜
    于介江
    [J]. 岩石学报, 2007, (05) : 911 - 918
  • [9] 藏北北羌塘盆地那底岗日组时代归属的新证据
    王剑
    汪正江
    陈文西
    付修根
    陈明
    [J]. 地质通报, 2007, (04) : 404 - 409
  • [10] 西藏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成因
    韦振权
    夏斌
    周国庆
    钟立峰
    王冉
    胡敬仁
    陈国结
    [J]. 地质论评, 2007, (02) : 187 -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