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空间的建构与前瞻:从耕读传家到乡村新习

被引:17
作者
秦红增
曹晗
机构
[1] 广西民族大学
关键词
村落; 新型文化空间; 乡村新风尚; 文化自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村落社会构成中国文明的基本形态。从古至今,人们对它的营造、认知,恰如村落文化一样,持续、久远,又丰富多样。在中国传统认知体系里面,村落社会主要讲究的是与自然相合的"风水"及与人文相合的"耕读"。前者可看作是共时性,后者则是历时性。这也就奠定了中国传统村落社会的基本空间:在注重村落整体布局的基础上,突出庙宇、祠堂、学堂、家屋等的重要性。近些年来,人类学、民族学在研究中,引入了"空间"概念,则进一步深化了村落的认知体系。借助近年来田野调查案例,以文化空间为切入,讨论了村落新文化空间的形成与结构,及其给中国乡村社会,进而人类文明带来的效应。认为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时下的农村已有了质的变化,那里不仅有食物,而且还有各式各样的田园景观和人文精神,也构成一种人类发展的可能路径与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