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新文化空间的建构与前瞻:从耕读传家到乡村新习
被引:17
作者
:
秦红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秦红增
曹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曹晗
机构
:
[1]
广西民族大学
来源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年
/ 38卷
/ 06期
关键词
:
村落;
新型文化空间;
乡村新风尚;
文化自觉;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
083304 ;
摘要
:
村落社会构成中国文明的基本形态。从古至今,人们对它的营造、认知,恰如村落文化一样,持续、久远,又丰富多样。在中国传统认知体系里面,村落社会主要讲究的是与自然相合的"风水"及与人文相合的"耕读"。前者可看作是共时性,后者则是历时性。这也就奠定了中国传统村落社会的基本空间:在注重村落整体布局的基础上,突出庙宇、祠堂、学堂、家屋等的重要性。近些年来,人类学、民族学在研究中,引入了"空间"概念,则进一步深化了村落的认知体系。借助近年来田野调查案例,以文化空间为切入,讨论了村落新文化空间的形成与结构,及其给中国乡村社会,进而人类文明带来的效应。认为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时下的农村已有了质的变化,那里不仅有食物,而且还有各式各样的田园景观和人文精神,也构成一种人类发展的可能路径与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城镇化进程中的民俗复兴与地方再造——以广东小榄镇“菊花会”为例
李翠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李翠玲
[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8
(02)
: 50
-
54
[2]
全球信息网络与乡村性的社会文化建构——以广州里仁洞“淘宝村”为例
吴昕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中山大学中文系
吴昕晖
袁振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中文系
袁振杰
朱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中文系
朱竑
[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7
(02)
: 115
-
123
[3]
农民的“文化自觉”与广西乡村生态旅游文化产业提升研究
秦红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秦红增
郭帅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郭帅旗
杨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杨恬
[J].
广西民族研究,
2014,
(02)
: 161
-
165
[4]
侗族村寨的空间结构及其文化蕴涵——以广西三江高友侗寨为例.[J].秦红增;梁园园;.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 00
[5]
定居与流动:布努瑶作物、生计与文化的共变
秦红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秦红增
唐剑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唐剑玲
[J].
思想战线,
2006,
(05)
: 52
-
58
[6]
可以找到第三种生活方式吗?——关于中国四种生计类型的自然保护与文化生存
庄孔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庄孔韶
[J].
社会科学,
2006,
(07)
: 35
-
41
[7]
古村落——独特的人居文化空间
刘沛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邵阳师范专科学院
刘沛林
[J].
人文地理,
1998,
(01)
: 38
-
41
[8]
乡土变迁与重塑.[M].秦红增; 著.商务印书馆.2012,
[9]
江村经济.[M].费孝通著;.商务印书馆.2001,
[10]
民俗学概论.[M].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
1
→
共 10 条
[1]
城镇化进程中的民俗复兴与地方再造——以广东小榄镇“菊花会”为例
李翠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李翠玲
[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8
(02)
: 50
-
54
[2]
全球信息网络与乡村性的社会文化建构——以广州里仁洞“淘宝村”为例
吴昕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中山大学中文系
吴昕晖
袁振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中文系
袁振杰
朱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中文系
朱竑
[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7
(02)
: 115
-
123
[3]
农民的“文化自觉”与广西乡村生态旅游文化产业提升研究
秦红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秦红增
郭帅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郭帅旗
杨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杨恬
[J].
广西民族研究,
2014,
(02)
: 161
-
165
[4]
侗族村寨的空间结构及其文化蕴涵——以广西三江高友侗寨为例.[J].秦红增;梁园园;.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 00
[5]
定居与流动:布努瑶作物、生计与文化的共变
秦红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秦红增
唐剑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唐剑玲
[J].
思想战线,
2006,
(05)
: 52
-
58
[6]
可以找到第三种生活方式吗?——关于中国四种生计类型的自然保护与文化生存
庄孔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庄孔韶
[J].
社会科学,
2006,
(07)
: 35
-
41
[7]
古村落——独特的人居文化空间
刘沛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邵阳师范专科学院
刘沛林
[J].
人文地理,
1998,
(01)
: 38
-
41
[8]
乡土变迁与重塑.[M].秦红增; 著.商务印书馆.2012,
[9]
江村经济.[M].费孝通著;.商务印书馆.2001,
[10]
民俗学概论.[M].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