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窃入罪:反思与限定

被引:10
作者
王昭武
机构
[1]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
扒窃; 刑法的谦抑性; 但书; 违法二元论; 可罚的违法性;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4.04.013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扒窃入罪,不受数额与次数的限制,会模糊行政罚与刑事罚的界限,导致选择性执法,有损司法的公正与权威,因而有必要予以限制。但书规定是限制扒窃入罪的法律根据,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是界分行政罚与刑事罚的基本理念。只有达到盗窃罪构成要件的类型化的违法性的最低标准,满足盗窃罪的违法性的"质"与"量",才不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扒窃行为,方可入罪。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但书、罪量与扒窃入罪 [J].
梁根林 .
法学研究, 2013, 35 (02) :131-150
[2]   “扒窃”入刑:贴身禁忌与行为人刑法 [J].
车浩 .
中国法学, 2013, (01) :114-130
[3]   “扒窃”犯罪成立要素的合理界定——侧重于行为无价值论的基本立场 [J].
肖中华 ;
孙利国 .
政治与法律, 2012, (09) :44-51
[6]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 [J].
郎胜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1, 19 (02) :149-160
[7]   风险社会及现代发展中的风险——乌尔利希·贝克风险社会思想述评 [J].
程新英 ;
柴淑芹 .
学术论坛, 2006, (02) :141-144
[8]  
刑法学.[M].黎宏; 著.法律出版社.2012,
[9]  
刑法历次修正案权威解读.[M].周光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978-7-300-13567-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解读.[M].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 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