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门湾不同类型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7
作者
任鹏
方平福
鲍毅新
李海宏
王华
龚堃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生态研究所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周年变化; 围垦; 人工湿地; 自然滩涂湿地; 群落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研究漩门湾围垦后自然滩涂湿地和不同利用方式人工湿地7种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现状和受扰动情况,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在两个区域中进行了为期两周年8个季度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表明:两周年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5门8纲41科63种;第一周年为47种,其中自然滩涂湿地41种,人工湿地14种;第二周年为58种,其中自然滩涂湿地50种,人工湿地10种,人工湿地的物种数明显少于自然滩涂湿地。采集到的物种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分别为32种和23种,各占总物种数的50.00%和37.10%。两周年的年均栖息密度和年均生物量在生境间从高到低依次为,年均栖息密度第一周年HS>GT>HH>RL>SC>NY>SK,第二周年GT>HS>HH>SC>NY>RL>SK;年均生物量第一周为HS>RL>HH>GT>NY>SK>SC,第二周年是HS>HH>RL>GT>NY>SC>SK。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表明,两周年7种生境3种多样性指数均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人工湿地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相对于自然滩涂湿地偏低,而Pielou均匀度指数(J)人工湿地大于自然滩涂湿地。聚类和排序的结果表明,围垦使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AB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滩涂湿地受到的干扰程度较轻,而人工湿地受到的干扰程度较大。围垦改变了潮滩高程、水动力、盐度、沉积物特性,再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造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围垦结束后的生态修复十分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5632 / 564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31]   温州湾天河滩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布与季节变化 [J].
鲍毅新 ;
葛宝明 ;
郑祥 ;
程宏毅 .
动物学报, 2006, (01) :45-52
[32]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 [J].
于海燕 ;
李新正 ;
李宝泉 ;
王金宝 ;
王洪法 .
生态学报, 2006, (02) :416-422
[33]   灵昆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生态位分析 [J].
葛宝明 ;
鲍毅新 ;
郑祥 ;
程宏毅 .
生态学报, 2005, (11) :245-251
[34]   中国湿地分类系统的研究 [J].
唐小平 ;
黄桂林 .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05) :531-539
[35]   围垦对长江口南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J].
袁兴中 ;
陆健健 .
生态学报, 2001, (10) :1642-1647
[36]   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J].
龚志军 ;
谢平 ;
阎云君 .
湖泊科学, 2001, (01) :79-88
[37]   开发浅海滩涂资源 拓展我国的生存空间 [J].
陈吉余 .
中国工程科学, 2000, (03) :27-31
[38]   香港东部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点 [J].
蔡立哲 ;
谭凤仪 ;
黄玉山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1) :119-125
[39]   围垦对潮滩动物资源环境的影响 [J].
陈才俊 .
海洋科学, 1990, (06) :48-50
[40]   A NEW METHOD FOR DETECTING POLLUTION EFFECTS ON MARIN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J].
WARWICK, RM .
MARINE BIOLOGY, 1986, 92 (04) :557-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