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秋季东海陆架浮游植物群集

被引:19
作者
王丹 [1 ]
孙军 [1 ]
安佰正 [1 ]
倪晓波 [2 ]
刘素美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断面分布; 陆架; 东海;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8.0404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根据2006年11月19日—12月24日在东海陆架海域(24.0°—32.0°N,120.0°—127.0°E)进行的综合采样调查,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集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4门64属145种(包括未定名种),其中硅藻是该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的主要功能群,其次为甲藻.主要的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圆海链藻、丹麦细柱藻、斯氏几内亚藻、尖刺伪菱形藻和铁氏束毛藻等.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09~5.11cells.ml-1,平均值为4.92cells.ml-1,秋季东海陆架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主要由浮游硅藻刻画,其高值出现在调查区的北、东部离岸海域,细胞丰度大于30cells.ml-1.浮游植物及硅藻和甲藻的细胞丰度垂直变化趋势基本上都是随着水深增加,丰度逐渐减小.各个断面细胞丰度密集区主要集中在表层,个别站位的中层和底层也出现浮游植物密集区.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80,其高值位于调查区东北和东南部,物种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81,其高值位于调查区中部,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与细胞丰度的分布一致.从Pearson相关性指数来看,亚硝酸盐、溶解态有机氮(DON)和温度显著影响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生长.
引用
收藏
页码:2435 / 24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东海浮游植物数量分布与优势种 [J].
罗民波 ;
陆健健 ;
王云龙 ;
沈新强 ;
晁敏 .
生态学报, 2007, (12) :5076-5085
[2]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冬季浮游植物群集 [J].
何青 ;
孙军 ;
栾青杉 ;
宋书群 ;
沈志良 ;
王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1) :2559-2566
[3]   2004年秋季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J].
柳丽华 ;
左涛 ;
陈瑞盛 ;
王俊 .
海洋水产研究, 2007, (03) :112-119
[4]   2001/2002年夏季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 [J].
孙军 ;
刘东艳 ;
宁修仁 ;
刘诚刚 .
海洋与湖沼, 2003, (05) :519-532
[5]   长江口赤潮高发区浮游植物与水动力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 [J].
朱根海 ;
许卫忆 ;
朱德第 ;
施青松 ;
张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7) :1135-1139
[6]   中国海区常见浮游植物种名更改初步意见附视频 [J].
孙军 ;
刘东艳 .
海洋与湖沼, 2002, (03) :271-286
[7]   一种海洋浮游植物定量研究分析方法——Utermhl方法的介绍及其改进 [J].
孙军 ;
刘东艳 ;
钱树本 .
黄渤海海洋, 2002, (02) :105-112
[8]   琉球群岛邻近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的模糊综合评判 [J].
孙军 ;
刘东艳 ;
魏皓 ;
钱树本 .
海洋与湖沼, 2001, (04) :445-453
[9]   长江口上升流海区的生态环境特征 [J].
赵保仁 ;
任广法 ;
曹德明 ;
杨玉玲 .
海洋与湖沼, 2001, (03) :327-333
[10]   东海北部陆架区浮游甲藻的分布及其生态特征 [J].
毛兴华 ;
李瑞香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4, (05) :672-677